礼貌与感恩 編輯室 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下午12:36 上星期的专栏「唔该讲唔该」刊出后,很多家长都想我分享多一点,因为她们都很同意现今的年青人或小朋友好像越来越没有礼貌,原因是甚么呢?今个星期,我有一位在学校工作的亲戚与我分享了一件事,给了我一些启示。他说前几天,有位好心的的士司机把一个遗留在车上的银包交回学校给失主,我的亲戚当然赞赏那司机的行为,银包内的数百现金及物件全部原封不动。当他叫了那位同学到校务处领回银包时,同学取回银包后,没有说「谢谢」、没有说「唔该」、没有喜悦的感情,我的亲戚慨叹同学失而复得连一些喜悦都没有、为何别人送还银包但他却一声「唔该」都没有。他另一位同事则回应:「他当然没有感觉啦,他好像有几百万未开头,因为上一次老师没收了他的五千大元的智能电话,老师跟他说,要他快些叫妈妈来学校,老师才把电话还给他。他竟然说『那我不要了。』你看现今的学生,物质太丰富了,不见了几百元,他们根本不在乎。 不在乎的态度,令到他们没有感恩的心。 另一例子,是我听过另一种没有好好的亲子教育下的不幸例子。两星期前有一位在大学读三年级的记者访问我,因为时间太紧迫,我要与他一边吃东西、一边接受访问。到了茶餐厅,因午饭时间较多人,我们只好坐在同一边卡位,两个人的食物同时来了,坐在靠墙的学生只取了自己的筷子,而我就要对他说不好意思,尝试跨过他而取,他才恍然大悟说:「不好意思呀,吕sir,这已是我第二次这么没有礼貌,第一次教授提完我,我都不记得。」「但父母从小没有教导你这是基本的礼貌吗?」「没有呀,因为我们一家三口是从未一起吃过一次饭的,每次总是妈妈预备好食物,我们各自肚饿时就到厨房取食物,我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机、一边食饭。所以,就连吃饭不要讲电话的基本礼貌我都不明白。小时候,有好几次和同学倾电话的途中,同学说:『要吃饭,不讲了。』我都大惑不解,为何吃饭就不能讲电话呢?」 怎样才可以有感恩的心和礼貌呢?或许真的要教导时下的年青人,所有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别人对你的帮助都不是应得的。这些都是我们身为大人要教导小孩子的东西,而家庭教育在此环节占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培养感恩的心如是、培养礼貌更是不可或缺。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