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者必然是右翼福音派? 黃順成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上午2:22 一则不太起眼的文章,却反映著部份文化人对基督徒关社的想法。是文题为"美国宗教 右翼走向式微?"作者缓引近日美国福音派领袖的丑闻,指称"这类丑闻对号称『道德多数』的基督徒右派,却有很大杀伤力。"在该作者笔下的基督徒右派是那些财雄势大、他 们有组织地成立一些委员会("家庭政策委员会"),并游说政府通过"家庭价值"立法、更阻挡同性婚姻。其实亚洲周刊也曾有专文"美国新右翼保守派退潮"讨论上述问题。 是文认为基督教右派"高唱道德,藉上帝的护符为所欲为,这是堕落和欺骗,也是对道德的公然侮辱。"这与香港不少文化人对基督教近日的评论如出一辙。 基督徒关注家庭及一些道德议题时,便被他们指是"美国右翼福音派基督徒的香港代理人",可是为什么关注上述事务时,基督徒便马上成为右翼福音派呢?或许是他们认为"因 为香港某些人和美国教会的利益和信念上的连系,以对抗邪恶的"圣战"心态,在本地也发动这一场子虚乌有的模拟战事"。"他们("极端自由主义者")的罪名是在公共领域 "去基督教化"、鼓吹堕胎和把同性恋变成人权,他们甚至设想,当今世界的孩子们是被"极端自由主义者"们逼着灌输了"同性恋意识形态"。"(见安徒〈文化战争与道德圣 战〉) 由此看来,只要关注保障家庭价值、推崇道德观念、阻挡同性婚姻、反对鼓吹堕胎、甚至反对世俗化信念、游说政府,都让关注者成为"香港右翼福音派基督徒"了。笔者认为上 述观点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除了道德议题之外,香港关心家庭的基督徒也关心中国内地贫穷问题、反对性暴力及家庭暴力,也不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这又可以将他们归类为哪 一派呢? 此外,美国宗教右派视基督教为美国的核心价值,反观香港,如梁家麟博士所说:"我们没有任何计划建构一个基督教社会,亦非要保护基督教文化传统。"(见香港性文化学会 〈电子通讯〉第十四期)在香港基督徒只是少数族类,而客观社会环境亦从未处于基督教社会中,我们信守的圣经标准同样不是普遍的社会规范,只是多元社会下某特殊群体的生 活准绳,因此把香港关心家庭的基督徒等同美国右翼福音派,与事实并不相符。 话虽如此,但我们仍有反省的需要。首先,我们的身份是跟从基督的人,因此不能单说"道德救国",否则耶稣基督的独特性只沦为一些道德金律,而我们真的只会成为"道德佬 ",对笔者来说,我们在社会中的发言是一种见证,是向世人述说我们的独特生活形态,因此我们必须言行如一,在参与中对他人展示出宽恕、忍耐及受苦的心志。此外,信徒存 活于世须为基督的缘故受苦,这不仅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还要担当别人生命内里的罪,这便是另一种苦和羞耻,也就是要分担别人的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在世实践?诚如潘霍华 在《追随基督》中所言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藉著我现在分享基督十架的能力而对其饶恕。因此,跟从基督的呼召,永远就是叫我们分担饶恕别人的工作。饶怒要像基督般的受苦 ,这是基徒要承担的本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