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圆舞曲】心灵钟声

早前收到一份别有意思的生日礼物,简单的礼物纸下是福音界"钟氏兄弟"的 CD 《钟声》[收听]。钟声另人想起门铃、教堂、学校的钟声。钟声提醒人当作的事。这首歌曲亦提醒我们身处动荡的时代,应放下自我,关心和珍惜周边的人和事。歌词提到:"钟声响起敲醒我的触觉,冰封的心今天终于醒觉";"钟声响起今天终得释放,伸出双手关心周遭境况,轻轻一声安慰暖透心窝,定要听清楚是那钟声响过。"在蓝调的衬托下,清澈的声线带领乐迷走到另一层面,提醒我们不应将耳目收藏,应多听多望,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日本311地震激发海浪吞噬农田,一幕幕瞩目惊心的情景触动过无数人的神经。事隔超过半年,当人们以为灾难已成过去,福岛居民重建家园的故事才告开始;当人们以为赈灾活动已告圆满,少数人仍默默将爱心延续。早前,电视访问了一名教日语的港人,早于地震期间已舍己远赴灾区担当翻译及心理辅导员。直到今天,当灾难仿佛已被人遗忘的时候,她却没有遗忘一群流离失所的灾民,坚持为他们送上亲手折的纸鹤,送上无言的祝福。这位教师分享只因看见灾民困苦流离,就怜悯他们,定意走上这条无私的路。这段访问让我想起了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9:36)这段访问亦勾起了少年时的回忆:某天放学回家途中,迎面走来一个可怜的小孩,向我乞讨十元吃饭。我看看他,再看看我仅有的二十元零用钱;再看看他,注意到他衣衫褴褛,就发了怜悯的心肠,跟他平分了二十元。 环绕我们身边委实有不少落实基督怜悯心肠的故事。南美委内瑞拉人口有七百多万人,当中有不少街童、青少年来自暴力、贫穷家庭,与偷窃、毒品为伍,在监狱度余生。五十年代著名指挥家 Jose Antonio Abreuv 将音乐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把狱中青少年送到社区中心,用音乐感染他们,以音乐引导他们向善。在音乐的薰陶下,当年的暴力街童成为今日的有为青年。近至香港,当市民筹谋如何使用政府派发的六千元的时候,循道卫理推出"一杯凉水"的计划,鼓励会友捐出部份6千元作扶贫事工。 怜悯是神的属性,不独是一种情绪,也有理性的观察,给予别人帮助、满足、及供应。主的心肠是有怜悯的心肠。祂进到了人的感受,体会了人的心情。人的心肠又如何?我们能否看见别人的无助?什么时候我们愿意看见?什么时候我们看见而又愿意摆上?愿意我们静听心灵的钟声,也愿意钟声打动我们体会主的心肠,给小子一杯凉水。"哪里有恐惧,让我们以怜悯消除;哪里有痛楚,让我们以怜悯治愈;哪里有伤口,让我们以怜悯抚平。" (Your Heart Today [收听]: Where there is fear, I can allay; Where there is pain, I can heal: Where there are wounds, I can bind) 求主赐予我们同情,聆听心灵的钟声,体会主的心肠。 ********* 作者为张美玲博士,现于香港大学任教,为铜锣湾浸信会会友,曾任多届理事及诗班班员。读者可电邮至 lisa@hku.hk 与作者分享。 作者上期文章: 镜花水月 人生红海 音乐‧人生 风雨同路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