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的快乐指数

五饼二鱼在今天
过去的星期六晚,看了一出令我很不安的剧集,因为这剧集描写得太写实、太逼真,我可以肯定很多家长看了后,就算不立时流眼泪,在晚上也辗转难眠;年青人看了后,若有良心的话也应该会觉得无地自容。故事的主线交代两个家庭的父母与他们的独生子女的关系,那位女儿明言不想结婚,美其名是"能够照顾母亲多几年",但实情是她不愿找工作,就算找到了也嫌弃与工作有关的人与事,最后,连拿著一小盒的东西也摔倒在地上,每天就靠著妈妈的退休金过生活;另一个海味店的太子爷,他是MBA的毕业生,一年内转了五份工作,每天不是望著房间的大型屏幕沉醉于游戏世界,就是与友人到桌球室商量著下次是何时到欧洲旅行,他见工的时候,已经迟了一小时后也毫无悔意的大摇大穑奎i办公室,最后,他因为约了朋友而拒绝公司要他加班的要求,也辞掉了由父亲介绍的那份工作。

"生性"是甚么?

我一边看,一边想起我身边的年青人,一边想起每天收到的求助电邮及电话,"吕sir,可以帮帮我个仔吗?他每天也是只顾著打机,甚么也不愿做。""可以帮帮我个女吗?她没有一份工做得长?""点解我个仔可以咁唔生性,我个仔只赚数千元,但又烟又酒,只给我千多元作家用,还要我帮他交电话费,有时连咭数也要我交找……"每次我也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他们多大年纪?""二十多岁了,唉,还不生性。""生性"这样东西,不知何时好像在年青人中失落了。让我举数个例子解释甚么是生性:"顾家"是生性吗?我亲耳听过很多年青人说"我养 地?我自己都唔够洗啦,唔系吓嘛!""努力工作"是生性吗?我现今不时也要为学校聘请老师进行面试,有一次我等了那位年青人一个小时,她甫坐下,充满埋怨的语气说:"吕sir,你这间学校好难揾呀,唉,算啦,都叫做揾到啦!"那一刻我心想:"迟大到因找不到学校是我的问题吗?我应要向她道歉吗?"

学历不等于能力

近期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雇员发展服务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八十后的青年的快乐指数非常低,他们对工作感到不开心和没有期望,他们认为学历高,但工资少、工作时间又长、晋升机会又微,其事业发展不理想。各位年青人,开心不开心很多时候不应由外在环境来决定的,如果我们对"50后"做一个开心指数调查,你认为会是怎么样呢?你的父母每天大清早爬起床工作,而看到自己的子女打机打至凌晨才睡,他们会开心吗?你的父母每月望著家中的电费、水费等开支而头痛,你们却不愿工作、不愿分担家庭开支,你们的父母会开心吗?各位年青人,这个世界、政府不是为了我们的"开心"来运作的。我只想说,你现今生活在香港、生活在由你的父母努力建立的家,你们应该学习享受这"幸福"吧!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