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關懷以色列?》:翻轉「以色列」迎來更大的復興

《為什麼要關懷以色列?》:翻轉「以色列」迎來更大的復興
《為》書作者珊朶拉揭開聖經中隱含向著「以色列」的奧秘。(圖:本報記者)
「猶太民族如何成為廿一世紀神賜福的關鍵」,錫安之光創辦人──珊朶拉和凱瑞‧泰普林斯奇夫婦昨(6日)日在台北復興堂舉行關於以色列與教會──《為什麼要關懷以色列?》(Why Care About ISRAEL?)的新書發表會。凱瑞‧泰普林斯奇認為,透過這次能使教會明白有關神對以色列的心意,所以不僅把《為什麼要關懷以色列?》翻譯成繁體中文、更翻譯成簡體中文,期望讓更多的訊息可以傳遞給台灣、香港,甚至中國內地和東南亞等華人地區。

《聖經》中的奧秘向著以色列得救的應頂P祝福

凱瑞坦言上帝十分愛惜猶太人,並指出基督教會過去對猶太人的誤解。早在初代教會時期,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早有闡述,以色列在《聖經》中被視為是長子,可是他們卻偏行己路、離開上帝,正如聖經中的「浪子」般,而上帝的心情就像在門前守候、盼望兒子早日歸來的父親。在《馬太福音》中亦有記載耶穌基督向耶路撒冷發出呼喊。

他直言祈求上帝給予我們對以色列的愛,其中有上帝無限的旨意與祝福,以色列就像眼中的瞳孔,是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接著凱瑞引述了多處經文,同樣說明上帝並沒有改變心意、棄絶「以色列」,反而基督的教會卻棄絶了他們,在西方歐洲的教會也普遍存在這樣的誤解。但是,在保羅的《羅馬書》中明言「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陶ㄛO他們的。」因此,倘若教會不與他們站在一起,就會喪失與他們同得的應許的祝福,他不斷重申上帝與以色列之間沒有斷絶關係。正如《羅馬書》十一章1、2節中強調的「斷乎沒有!」惟猶太人的失足使得外邦人的得救,因此猶太人的得救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祝福(羅11:11-12)。

凱瑞在考究《羅馬書》十一章25節經文,勉勵外邦信徒(現稱的「基督徒」)的我們不要在這事上變得無知、驕傲,因為「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以色列全家就能得拯救」,這是保羅在《羅馬書》中所隱含的奧秘,透過以色列的回轉、世界將會迎來更大的祝福,正如基督向著耶路撒冷發出的預言,「...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凱瑞:讓以色列透過基督徒認識那獨一真神

可是這個當中撒旦的攻擊,會誘使基督的教會去敵對以色列,基於「神揀選了他們,但他們卻棄絶了祂,使得神厭棄了他們,教會就是來代替他們」,凱瑞坦言這在長達1900多年的歷史中、基督教會對於以色列錯誤的理解;同時這也埋伏了至今針對猶太人的殺戮,當中不少是以奉主名而做的。自此,以色列與「教會」就漸行漸遠、也逐漸地遠離上帝。

在回到《創世記》中上帝的計劃(創 12:3),其中的兩個「咒詛」在希臘文中是不相同的字,因著我們輕看、冷落,忽略他們而使得我們遭遇責罰,凱瑞坦言難道我們可以持續的冷冷旁觀,今天這些事情仍然不斷的發生。而上帝呼召亞伯蘭(亞伯拉罕)成為以色列的始祖,就是要在以色列民中彰顯那獨一的真神──「耶和華」,唯他們沒有遵行旨意、偏行己路。

因此現今教會的責任,是要幫忙以色列完成未完的事。換句話說,就是引領他們全體進入上帝的拯救中,但只有「一」途,就是要猶太人嫉妒臨到外邦的祝福。他直言以色列會從我們基督徒中領受上帝的祝福,而使得他們想要得到這位救贖者,教會也是如此,為以色列人準備一個地方,使得他們可以認識這位救贖者。

最後,《為》書作者珊朶拉稍作一點補充,在《羅馬書》十一章中保羅告訴我們不要無知、對這個奧秘不明白,「無知會是一個問題。」從以色列的故事中基督徒領受了上帝的啟示,但還有過去未曾啟示過的,就是上帝向著以色列的愛,也讓我們看見那「無條件的愛」之意義。儘管父母不認同孩子的行為,但是依然愛著他們,而我們的天父也是如此,而「現今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透過我們認識那獨一的真神。」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