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新聞媒介趨向不道德
鄭博士先分享了新聞媒介的社會功能,包括守望環境(看門狗)、聯繫社會(知道事情以外,還聯想這件事情的意義,帶動起討論與互動)、傳遞文化及價值觀,以及娛樂。鄭博士表示新聞工作人員被譽為是「無冕皇帝」,但現在媒體漸進趨向不道德,對社會反而產生不良的影響。他舉真實案例:一港大女生因高買,名字被報紙曝光後承受不住壓力跳樓自殺,以及最近一報紙「報道新聞」變成「創造故事」導致一上市公司股票大跌。最後他表示香港大學所作的調查顯示只有12%的受訪者認為報章報道真實,可见整个传媒的公信力备受质疑。
若能經歷神,文字亦能抗衡不義文化
羅乃萱問大家:「傳媒生態那麼惡劣,憑什麼吸引人做文字工作?」她給大家分享了寫出好文字的心得。
乃萱鼓勵大家多觀察學會用不同角度看事物。一次她在走廊看到一位清潔工人很有創意地灑水掃地,並且邊打掃邊唱歌。她在這個沉悶的環境中看到很深的一種喜樂與「生命」氣息。她見證內容先要能感動自己,然後再去感動別人。用一句話總結:「最個人的東西就是最能觸摸到所有人的東西。」要寫有生命力的文章,那就要對生命有熱情,能尋根問底,能愛人。
她見證一次有感動寫了香港70年代很多十多歲的「大家姐」,即使學習成績非常好卻因為貧窮而放棄讀書,以保證弟弟讀書及照顧家庭,引起一位讀者共鳴:「這社會從來沒有人感激過我,我弟弟亦如此,妳的話安慰了我。」
最後乃萱強調最重要的一點:多經歷神。她說:「以前擔心若自己在公眾媒體上表明是基督徒,別人因此不看自己的文章,但發現信仰與生命真實摆在別人面前的時候,別人會感動。」她認為這樣可以明白寫文章最核心的問題:為何而寫?為誰而寫?以能寫出鼓舞自己鼓舞別人的文章。
道既是聖經裏的文字,亦是活道的生活
羅錫為牧師也分享,現今的時代越多依靠影音媒體而不是文字了,但他強調文字仍是重要的。他堅信神仍然用聖經的文字說話,並且有效的信仰生活需要將道活出來,然後用文字將生活講出來。因為聖經是將耶穌的生活翻譯成文字,然後又用這個文字翻譯在我們的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