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心"于6月25日在金巴仑长老会道显堂举行了名为"和谐香港‧在我心"的研讨会,会上由崇基神学院院长卢龙光牧师、明报主笔刘进图先生和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牧师分别从神学角度、当今时代的社会政策和教会的角度发言,探讨如何建构合神心意的"和睦城市"。
卢龙光牧师讲题为终极盼望中的"和睦城市"带出基督徒活在当前的意义,接下来由刘进图先生以多元社会中的"和谐香港"为题讲出当前的挑战,然后胡志伟牧师讲教会是"和谐香港"的盐和光带出教会要做的当前的一步。
当日出席研讨会的教会和机构的教牧同工,包括回声谷伤健福音协会总干事邝伟牧师、香港监狱团契主席李志刚先生、宣道出版社社长许朝英先生和工业福音团契总干事余妙云女士和副总干事潘仁智先生等,会上大家都均踊跃发言。
卢龙光牧师:盼望终极的"和睦城市",当下一刻也不能离开神
卢牧师首先指出基督教的历史观是看"终极",基督徒的终极盼望是神的国度。就是启示录里讲的"新天新地",以赛亚书里讲的"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陉l与山羊羔同卧……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的真正和睦的世界。
卢牧师说这个终极的的世界不是指死后的天堂,经文讲的"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帐幕在人间",正说明这个和睦的世界是成就在地上的。
然而人生活在矛盾冲突的当下,如何才活得有意义?卢牧师回应说,耶稣死后复活,死亡不成为基督徒的限制,所以我们要思想"我今日做的事情是否有永恒的价值"。他举出耶稣回答青年人的话:"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卢牧师解释说,"变卖"是生活的态度,不断的付出分给缺少的人而不是分给自己。
卢牧师说,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是正常的。卢牧师用农村和城市作比喻,农村是同姓的家族,人有名分有明显的次序,不会有冲突;而城市由陌生人组成,不同种族、信仰、阶级、文化的人生活一起,所以会有冲突。然而不会有单方面的对立,双方抗衡产生的张力会一直持续,到终极才会解决。如在赌波合法化之前,基督教团体明明知道不会赢但还是去反对,现在合法化了,团体就一直进行监查。
卢牧师继续解释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与人有不同,需要建立彼此交待、接纳和尊重。社会给人权力,给权利和法例继续保障人继续做不合真理的事情。
卢牧师讲到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建立与神的关系,神创造人,给人自由决定去爱祂服从祂或者相反,然而最后人要向上帝交待。卢牧师作结说:"活在现实,盼望终极的盼望,在张力中一刻也不能离开上帝。"
刘进图先生:社会政策是和谐城市的因素,香港教会要持续关注社会政策的发展
明报主笔刘进图先生回顾了香港如何渡过中英谈判、主权交接等动荡的时期,总结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3点,一是政治领袖、管理者的要建立和谐城市的决心,二是在社会政策上要配合得好,三是经济环境的配合。刘先生提出他观察今日香港得出的几点隐忧。
刘主笔说,现今社会政策有不利社会和谐的因素。一是贫富悬殊的问题,经济转型,存在很多在职贫穷,人产生怨气;二是价值分化,中产和基层的分化;三是政治制度的不民主;四是社会政策不利,他解释了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房屋政策、运输政策和人口政策都有不妥善的地方。
刘主笔最后提到基督教的角色,鼓励教会要多关注社会的政策制度。他说,在80年代时,教会参与社会服务,传福音和服务社会并重,宣教和社会关怀服务一同建立,有相当好的发展趋势。教会和基督教组织对道德上勇于发表声音,然而对政政策发展和制度改革没有持续的关注。
胡志伟牧师:教会要做"和谐香港"的盐和光,要团结增加凝聚力
胡牧师首先对比了99年和04年的教会普查里关于教会在社会服务的调查数据,说明教会在社会关心和确实行动上有明显的提升。
胡牧师强调教会在缔造和谐城市的角色是"要做光和盐,不是Honey",要做到真正的和谐,避免表面的和谐,所以在这过程中不一定是温和的。因为光不允许黑暗,盐是防腐的,在抗衡不合真理的事情时,就像盐会刺激伤口一样会痛的。
胡牧师又讲到,教会要团结把力量凝聚,把"光"聚合起来,进入社会里面,在城市里明显的闪耀出来。他指出现在教会内部太多的议题,祷告会布道会在不同的地点举行,产生的效果只是闪闪繁星。胡牧师又建议香港教会可以更主动地和台湾等地的教会交往,两地教会一同求平安,在更濶的层面上就寻求和好的关系。
他又鼓励教会要在世界观上反省,要有生活在城市的观念,接受城市里是充满不同的。比如在教会里我们不接受同性恋者,然而在社会上我们不能指责他们。
这次研讨会的协办机构包括:金巴仑长老会道显堂、香港教会更新运动、香港基督教更新会、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Kiss 爱你的家人、城市睦福团契、工业福音团契、回声谷伤健福音协会、宣道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