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談及了現時教會信徒及神學院畢業生的一些現象,深刻反思當前香港教會的教導與實踐問題,指今天的福音派信仰面臨「深度」與「實踐」的雙重挑戰。
缺乏鑽研聖經的「深度」
林牧師指出福音主義雖有廣度,但是卻缺少了深度:「照理基督徒應懂聖經,可惜許多人卻不懂。」
他以香港教會為例,雖有大量主日學、查經小組,甚至普及的神學課程,按數字看,疫情前參加晚間神學院有2、3000人,但卻沒有很多對聖經有深入理解的信徒,反之網上仍充斥著海量不夠深入的靈修視頻、門訓材料的現象:「花了這麼多錢,結果卻非如此——這是可怕之處。」
探究其中問題所在,他認為是缺乏鑽研聖經、深入明白的「深度」。神學院為了讓學生畢業後能運用研經法和原文去理解經文,強調以原文研經。原文釋經也是好的訓練,但出現了在講台「拋原文」、私底下鑽研聖經的功夫卻缺缺,甚至一些教牧同工在神學院幾年的訓練中都未把整本聖經讀完的不良現象。
他說:「我不是挑戰那些神學畢業的人,我只是想說我們謙卑一點,講到原文的意思就行了,不需要將原文拋出來——除非你真的很熟悉原文。重點在於無論我們是否需要講道,聖經是我們不斷要鑽研的。」
流於「釋經」而沒有「講道」
林牧師進一步剖析當代福音派的困境是講道而不貼地,缺乏深刻的應用:「釋經講道是流於只是釋經,而沒有講道。」他比喻這類信息如同「宣告媽媽是女人」,缺乏具體應用:「若講『晝夜思想神的話有福』,卻不解決信徒靈修的實際困難,諸如:信徒不靈修的原因是什麼?他們靈修的困難是什麼?有沒有辦法幫他們`解決困難?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到他們真的每天去靈修?」
信徒常批評講道「不貼地」,這需要講道者不斷深入思考如何應用。他強調,講道者須從自身生命和經歷出發:「講道者本身生命有沒有活出神的話?在活出神的話的過程中有什麼掙扎?你怎麼愛你的敵人?能否去愛? ……我們所面對的困難都是弟兄姊妹都要面對的,他們要怎樣去克服這個困難?這些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他認為今天的福音派要思考的不是去神學院研讀聖經,而是每個人都需要研讀聖經,並且努力去實踐話語:「在實踐的過程裡,真是人在我身上看到,活生生的聖經就在我們生命流露出來。」他勸勉教會學習耶穌的教導方式,傳遞普世的真理之餘,更要幫助信徒克服信仰生活的困難,讓信仰不離地,而是活出信仰,進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