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强博士:爱与永恒共舞 編輯室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上午8:01 聆听讲道:按此 主题:爱与永恒共舞 讲员:邓瑞强 经文:哥林多前书十三1-8、13 日期:2007年1月28日(崇基礼拜堂) 今日讲道经文是:哥林多前书十三1-8、13。 前星期,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发表调查报告,说香港有约18,000隐蔽青年,占同龄人口百分之二。这些人欠缺社交能力,欠缺独立能力,终日隐藏在自己的房间内,足不出户。 其中有些人,家人在家中活动时,他们隐藏在房间内,等到家人熟睡了,他们才出房门活动。 他们失去了与人沟通的兴趣,也放弃被人关怀的机会。 他们不敢去爱,也不敢被爱。 为何如此? 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家庭关系,找不到关怀,却得到暴力对待;在人际关系中,找不到友谊,却找到同伴的欺凌。 于是他们关闭房门,也关闭了心门;拒绝与人接触,也拒绝了爱。 面对这些经验,他们成了隐蔽青年。面对同样的经验,会不会也使我们在心灵中成为隐蔽的人呢? 在应该找到爱的地方,找不到爱,是令人失望的。就像在沙漠中,远远看见有水,走近看,才发觉是海巿蜃楼,根本没有水,是令人失望的。 前几天,警务处发表报告,说香港的家庭暴力有上升趋势。"家庭暴力"这个词,含有一种矛盾性。"家庭"应是爱的避难所,一个人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爱,便回到家,在其中得到亲情的庇护,如今,找不到爱,却找到暴力。其实,有暴力的地方,就不是"家庭"。所以,"家庭暴力"是一个矛盾的词,却表达了人生荒谬的一面。 在应该有爱的地方,却找到恨,就是一种"家庭暴力"。 这个人间,应该是天父的大家庭,人人被天父创造而为兄弟姊妹,我们在其中,是增加了亲情,抑或制造了"家庭暴力"。 教会是"在圣灵中彼此相爱的群体",我们在其中,是活出了基督的爱,抑或制造了"家庭暴力"。 你们各自的家庭,是天父给你们的礼物,让你们在其中经验爱,你们有否制造了"家庭暴力"。 在应该有爱的地方,却找到恨,就是一种"家庭暴力"。 教会除了是"在圣灵中彼此相爱的群体",也是"被父上帝拣选,特别归属他的子民"。教会是"上帝的子民",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群体的一分子。 作为上帝的子民,我们并不比别人更幸运、更亨通、更富裕,我们却是比别人多了一分人生的使命。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分别,不是在生活际遇上的分别,而是基督徒聆听到天父的呼召,作出正面的回应,因而在人生中肩担著一种使命。是这种使命的承担,使基督徒与别不同。 这使命是:在这充满"家庭暴力"的世界,去除暴力,建立真正的家庭。在"恨"的地方,播种"爱"。在纷争的地方,创造宽恕。 两个礼拜前,在崇基礼拜堂这里,收到一本名为《她的见证》的纪念册。内中记述一个早逝的女孩"刘山"的故事。这女孩是一个双目失明、身心有严重障碍的人。一出生就被遗弃,没有被善待。一桩典型的"家庭暴力"事件。"山妈妈"收养了她,给她一个家庭,给她家庭的温暖,给她爱。很多人围著这个特别的家,编织起更多爱的故事,组成一个更大的家庭。这本纪念册记载了这个"爱的大家庭"的故事。 他们在发生"家庭暴力"的地方,去除暴力,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家庭"。这群人在生活际遇上,与其他人没有大的分别,却是聆听到一种属天的呼召,在人生中完成了一种特殊的使命。这使命的承担,留下了永恒的痕迹。记在这本纪念册上,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记在天父的心中。"爱与永恒共舞"! 若果家庭都有暴力的话,则显而易见,恨与爱相随。 若只有恨,我们会警惕。正如地上有个洞,我们会警惕,我们会绕过去。但若果是浮沙,看起来不像个洞,则踏进去的机会大增。致命的,是包了糖衣的毒药。 我们一生要学的,是努力将掺杂在"爱"中的"恨"剔除,使爱变成真爱,基督的爱。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的经文,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 第一段经文: 13: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甚么。 13:3 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第1至2节讲到超凡的知识和能力。拥有超凡的知识和能力的人,却没有爱,这个是很可以理解的。毕竟,知识和能力,与爱不同。 但第3节讲到的,是明显的善行,甚至去到一地步,毫无保留,死而后已。这些举动都可以是没有爱的吗? 这些行动欠缺什么?爱是什么? 学者C.S. Lewis 讲过一件这样的事: 他认识一位女士,几个月前去世了。令 Lewis 好奇的是,这女士的家人个个变得开朗起来,连家中那条狗,都露出鲜有的微笑。 这女士生前,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服事家人的。邻居个个说:"她是为家人而活的。"她每日预备好午餐和晚餐,要求每个人都一起吃,当然,家人曾流泪地要求改变一下菜色。她是裁缝专家,渴望家人穿她造的衣服,她死后,家人捐给教会的衣服,比整个教区的人加起来的还要多。这位女士每刻都在为家人操劳,并且也要求家人从旁协助。家人叫她不必这么操劳,她理解为这是家人的不欣赏,为了激发他们欣赏,也让他们内咎,她加倍地努力做家务。于是,在她的安息礼拜上,真正感到安息的,是她的家人,还有她那条狗。 有一个人问灵修大师:"在灵修的路上,大师的作用是什么?" 大师说:"大师的作用,就是让你明白,不必大师,你也可以直接接近上帝。" 在人生中,爱的作用是什么? 真正的爱,是让被爱的人有一天不必依赖你,而能自立,而能自由地去爱别人。 那位女士错了什么? 圣经说:"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在这本《她的见证》的纪念册里,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歌《给妈妈的摇篮曲》,借这位早逝的小女孩的口,向"山妈妈"讲出这句话:"我知道我走后,妳会很想我,但是夜深了,好妈妈妳睡吧。" 被摇篮的女孩,变成摇篮者;蒙爱的人,变成爱者。这位爱者不是将别人的目光转到自己身上,她渴望身边的人有力量走向远方,她渴望身边的人因著她的爱而获得平安。 女孩说:"我知道我走后,妳会很想我,但是夜深了,好妈妈妳睡吧。"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二段经文是这样的: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我不打算将经文的用字逐个作一个说明,虽然这些用字每个都饱含深意。 我只想各位留意,这段经文有很多"不"字。 没有这一连串的"不"字,爱会走向任意妄为,造成伤害。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一个情境: 在一个夜阑人静的晚上,在破庙内,一男一女,前面烧著些干柴烈火,男对女说:"我爱你。"女对男说:"我也爱你。"男对女说:"既然我们彼此相爱,那么,我们便可以..."。这时,女的应说什么呢?"不!" 太多人,假"爱"之名,任意妄为。 太多人以为只要有爱,就可以合法化自己的行为。 在哥林多前书的经文里,伴随著爱的,是很多"不"字。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爱儿女,便可对他们任意妄为,甚至将他们困在一个箱内。 有些情侣,因爱之名,不再理朋友,我们称之为"重色轻友"。 有人说:只顾爱情而不顾一切的人,不值得羡慕,因为很快,他们将不顾一切地不顾爱情。 有些人抛弃旧爱,放弃家庭,遗弃儿女。为什么?他们说,他们如今找到一个真爱。他们因爱之名,不顾一切责任和道义。 有时,盲目地爱自己的民族,会造成屠杀异族的后果。 爱不是上帝。不能假借爱的名义,任意妄为。这种所谓爱的背后,只是一种自利或自义。 上帝是爱,但爱不是上帝。我们要尊上帝为最高价值,却不能盲目地将爱视为最高价值,除非,这爱已在基督里被净化,成为基督的爱。 这种爱,有舍己的精神,却从不求自己的益处。关怀对方,却从不捆绑对方。在这种爱中,被爱的人会变得更自由、更自立、更有爱的力量、更能爱其他人。 在《她的见证》这纪念册里,"山妈妈"留下一段简朴的文字,是这样写的: "十年前,我看到『珊』是一见钟情爱上了她。我看到她病的时候,不忍她失去生命,那时圣灵感动了我,让我从那时起和她的生命连结起来。四月在医院陪著山养病的日子,因她还有气息,她还在我身旁。我累,但仍有著她。〔后来『山』离世了〕...从来『山』是属于父神的,一天要归还父的手里。" 这种爱的关系,没有功利的考虑,也不求回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只想著对方可以得到什么。也不是要对方注目自己,而是让被爱的人得到更大的自由。这种爱的关系的果子,就是人性的尊严。爱者与被爱者的人性的尊严。一种彰显基督生命的尊严。 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就是领受著天父的差遣,在人间,让人在爱中,重拾生命的尊严。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三段经文是这样开头的: 13:8 爱是永不止息。 是这样结尾的: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爱与永恒共舞!" 人生苦短,空空而来,空空而去,什么也带不走,只有回忆记在心中。 在回忆中令我们欢畅的,是那些爱的回忆。 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弟兄姊妹彼此间相爱的片段。 有人说,天堂里最宝贵的宝藏,就是各人的爱的回忆。爱的片段越多,他在天堂中越富足。 我们没有什么东西留在世上,留下的,是在别人心中的回忆。别人记住的,是我们种种爱的行动。 有人说,试验你是否真正爱一个人,就是看看你在天堂中是否高兴地遇见他、爱他。 在地上,因著人生的种种需要,我们需要不同的人的帮助。 但需要满足时,这些因需要而有的朋友或爱人,便不再需要了。 唯有真正的爱,是永不止息的。在天堂,仍爱下去的。 雅歌有一句经文,常常在婚礼中引用,就是雅歌八章6节:"爱情如死之坚强。" 死在人生中是最坚强的,无人能胜过它。 只有一种力量,与它匹敌,就是爱。 唯有活出真爱的人,能超越死亡的力量。活出真爱的人,他在死亡的力量下,没有损失。死亡会夺去富人的财富,会夺去强人的精力,会夺去有权势者的权势,却无法夺去爱者的爱的行动。爱,在人生中留下永恒的痕迹。 在天堂,富人的钱无所用,因为天堂的地是用金舖成的,金随处都是。 在天堂,有权势者的权势无所用,因为在天堂再没有人因为要讨生活而为他们卖命。 在天堂,唯有去爱的人,天天与相爱的人在一起,享受生命的丰盛。 "爱与永恒共舞!"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