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明牧师激励青年人为神国献身

有多少基督徒愿意为主出去呢?

唐崇明牧师激励青年人为神国献身
诗班每天美妙的献诗,预备与会者的心聆听神的话语。
唐崇明牧师激励青年人为神国献身
唐牧师呼召五十岁以下的弟兄姊妹过蒙神喜悦的生活,有很多人感动回应。(图:大会照片)
港九研经培灵大会进入尾声,在晚上奋兴会中,唐崇明牧师提醒年轻会众不要忘记神一直以来对他们的爱和栽培,激励他们为神的国度献身,作神的无愧的工人。

得救的确据 对归正神学素有研究的唐牧师,强调信徒的拣选纯粹是神的恩典,人在神的面前并无可夸口。基督徒的救赎只有通过四个途径。第一是惟独圣经 (Sola Scriptura),除了圣经以外,我们的信仰并没有别的根据。第二是惟独信心 (Sola Fide) ,我们吃饭总是要自己去准备碗筷,信心就好像碗一样的容器。圣经上说"我们得救是本乎恩因著信"。神要赐福给我们,我们要预备好土地,那么就可以结出30倍、60倍、100倍的果实。像希伯来书十二章一节所说的,我们当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赐给我们信心,这个信心在我们里面应该变得更加丰富,以信心生出信心来。

第三是惟独恩典 (Sola Gratia) ,唐牧师说一切都是恩典,人在神的面前没有可以夸口的。最后是惟独基督 (Solo Christo)。 马太福音十六章有耶稣带三个门徒上山的故事。门徒们看到了摩西和以利亚先知,两个分别代表著犹太人最宝贵的律法和预言的人物显现了。他们想为耶稣,摩西和以利亚先知各做一个帐幕,觉得耶稣跟他们两个是并列的。唐牧师说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万神之神,世上没有一个人比得起他。所以,后来有云彩出来遮盖摩西和以利亚先知,门徒们举目观看,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惟独基督的人生观 唐牧师说明惟独耶稣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宗教观会影响他的人生观,从而影响到他的宇宙观。有人以为有投胎转世,以为下一生会再续前缘的。但是,若你认为一生只活一次,那么更加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唐牧师说所谓"上下左右为之宇,古往今来为之宙",他认为人知道自己是活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人才会思想怎样跟永远的神来联合起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我们要 "under-stand God"(了解神),必须要站在神下面;如果我们不擡起头,我们就不能看见神的怜悯。

有人很想看见神,唐牧师说神的荣光实在太大了,旧约里面凡是看过神的,不是瞎眼也会半死的。我们只能效法以赛亚先知般留心垂聼神的声音,并回应他说"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像使徒一样接受使命 使徒保罗从小得到最优良的教育,成为了得天独厚,年少得志的法利赛人。他曾经凶残地逼迫主的门徒,直到遇见了主耶稣跟他显现,他完全的屈服在神的爱面前,接受主的差遣,成为了外邦的传教士。全赖保罗把福音带到了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所以祝福得以从罗马达到全世界。

使徒们努力地把福音从小亚细亚传到欧洲,再传到了非洲、美洲、亚洲。唐牧师说最后的一站是耶路撒冷。只要我们把福音传到那里,待得救的人数满足的时候,耶稣必快再来。

那么谁要把福音带到耶路撒冷呢?唐牧师挑战会众说,炎黄子孙是有力量去争夺的,因为现在是亚洲的时代。中国有五大职业"士农工兵商",现在中国的教育、农业、工业和商业四个方面都来到了现代化,而且发展特飞猛进,唐牧师说因为神正在预备中国人去宣教。

成为宣教的国家 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宋尚节时代,中国只有300万的基督徒,一直到了1949-1950年,政权的改变也是有神的美意。假的基督徒都走了,只剩下的是真正爱主真诚的人。今天,中国基督徒不少于一亿人。中国教会得以发展是因为信徒用眼泪生命把它建立起来的。

除了中国以外,亚洲另外一个复兴的国家就是韩国。神在历史的苦难当中,兴起了这个国家。每年韩国有五千人出去外国传教,有的更是一家人出去的,所以成为了宣教的长子。很多出去的宣教士也没有想过要回来,活在那里,死在那里。唐牧师挑战中国的信徒们,有多少基督徒愿意为主出去呢?

唐牧师研究过韩国教会增长的秘诀,一共有四个M,分别是Money(金钱)、Method(方法)、Message(道)和Man of God(属于神的仆人)。虽然金钱不是一切,但是一个成功的教会需要圣徒热烈的奉献,才可以多做圣工。

第二是使用好的方法,教会要有圣灵的恩典,如果加上适当的方法,把这些恩典传播出去,那么传教便会事半功倍。另外,做一个有道的教会是非常重要的。唐牧师举了例子,开教会好像办餐馆一样,无论是地点、灯光、风水、装修、服务态度统统要好,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菜式,就不能吸引人过来。今天的教会需要信息可聼,要有灵粮可吃,没有信息的地方不是教会。最后,教会的领导人必须要是神的仆人,合乎神的心意的人。无论讯息多么的漂亮,但如果不是蒙神喜悦的话,是经不起考验的。

复兴培养年青一代 作为一代出色的使徒保罗,无论到那里去都集中为神培养和兴起年青一代,作为传教的接班人,而其中一位非常出色的门徒就是提摩太。提摩太的母亲是犹太人,父亲是希腊人,所以他里面有著两种文化和宗教背景,使他成为了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重要的桥梁。今天许多年轻的华人信徒不但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也有西方文化的薰陶。中国人有孔孟之教,西方人读哲学思想,东方人重情西方人重灵,只要两种文化合一,就可以把福音传到全世界。

唐牧师坦白地批评了年长一辈的华人牧者,没有在教会里面提供空间给年轻人发展,以致今日华人教会后继无人。他个人非常欣赏台湾力求创新的风尚,使这个小岛在短短三十年里面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他说台湾有四个D,分别是Degeneration(不传宗接代),De-heritage(放弃传统),De-root(放弃根本),De-regulation(不要规则)。台湾很多年轻人不会继承父业,而是自己出去别的地方发展,用自己的方法,白手兴家。

虽然开拓的道路一点不容易,但是总是有神的保守。唐牧师分享说自己的父亲早逝,是他的母亲一手把弟兄七人抚养成人,所以他自己也没有从家里继承什么东西。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是因著神的爱,让他蒙受很大的祝福。

立下志向 当无愧的工人 就像使徒保罗劝勉他所爱的门徒提摩太,唐牧师用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五至十六节来鼓励信徒,他一共提到了十点:立心志、真诚事奉、问心无愧、与神同心、过敬虔的生活、忠于神的托付、心存真理行真理、按时分量供应信徒属灵和属肉体的所需、逃避世俗的虚谈、与世无争全然爱主。

唐牧师解释使徒保罗培养人的态度。使徒看提摩太如果自己所出的儿子,是用真道所生的儿子。保罗也很会就地取材,在本地把神适用的人拣选出来,让这个人成为神宝贵的器皿。提摩太更是保罗自己亲自鼓励挑旺的人,从属灵的事情到生活的一切,保罗都加以劝勉。

面对今天华人教会的问题,唐牧师表示了他的担忧。他指出很多教会老的牧者已经老了,但是留下了年纪很小的人,没有中层的精兵。所以,教会必须要重视从少年到中年人的培养,让他们到壮年的时候可以服事教会。而且,教会不要少看任何的人,特别是年轻的引导人。提摩太后书二章二十节到二十一节说,大户人家里面有不同的器皿,人若自洁,都能成为神合用的,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年轻人也不能让别人少看他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做信徒的榜样。

唐牧师见证了心爱的母亲在七个弟兄小时候就开始为他们祷告,现在七个弟兄有五个都当了牧师。唐牧师希望信徒也要成为伟大的父亲母亲,在孩子年少的时候,开始给他们属灵的教训。提摩太也是因为有虔诚的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从小教导他圣经,打好了基础,让他成为了神贵重的器皿。

接近尾声的时候,唐牧师还带著眼泪他对主的忠心,就是能够再活10次、1000次、10000次,也会选择为主而活。他呼召五十岁以下的人做无愧的工人,过蒙神喜悦的生活,有很多人感动回应。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