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聖經獲取倡議」(Bible Access Initiative)本月初發布的首份報告 中,《聖經短缺國家榜單》(Bible Shortage List)前五名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印度和中國。
「聖經獲取倡議」是由全球範圍內的聖經機構及宣教夥伴組成的合作項目。其「聖經短缺國家榜單」關注的是那些基督徒渴望擁有聖經卻無法獲得的國家。
根據該機構的報告,評估過程中,數據分析考慮了包括宗教迫害、政治壓迫、社會經濟挑戰、教會環境動態,以及因衝突導致的流離失所等多個障礙,這些障礙都嚴重妨礙人們獲取聖經。
報告不僅提供國家名稱列表,還包括每個國家的詳細概況,以解釋聖經獲取受限與短缺的背景。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一個以基督徒為多數的國家,超過95%的人口信奉基督教。雖然信仰氛圍濃厚,但估計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信徒能夠真正擁有或接觸到聖經(即使法律限制較少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信徒仍未能獲得神的話語。
在法律層面,剛果並無禁止擁有或分發聖經的正式規定。事實上,在包括首都金沙薩及中部省份的大部分地區,基督徒可以自由聚會、閲讀和分享聖經。然而,這種自由並非普遍存在。
在東部的北基伍省(North Kivu)和伊圖裡省(Ituri),武裝團體如「盟軍民主力量」(Allied Democratic Forces, ADF)活躍,當地信徒若持有、印刷或存放個人聖經常面臨嚴重危險。教堂與房屋被焚毀,信徒被綁架或殺害,聖經在暴力襲擊中被摧毀,有些教會因威脅極大被迫關閉。雖然這些危險區只佔全國土地的一小部分,但影響人數可達數百萬,尤其在農村和衝突頻發地區。
除了安全問題外,貧困也是主要障礙。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在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水、安全)之外,很難騰出資源購買聖經。電力覆蓋率低,互聯網普及率也非常有限,使得數字聖經或有聲聖經對大多數剛果信徒來説幾乎無法使用。
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人口超過2.29億,是非洲基督徒最多的國家之一,約有1.06億基督徒,幾乎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儘管如此,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信徒因種種障礙無法擁有聖經,凸顯了讓更多信徒接觸聖經的緊迫性。
在該國的許多地區,獲取聖經的挑戰極大:暴力、迫害和系統性障礙普遍存在。尼日利亞36個州中有12州實行伊斯蘭教法(Sharia Law),在這些州持有聖經可導致騷擾、監禁甚至生命危險。據估計,約40%的尼日利亞人生活在聖經獲取受到嚴重限制的地區。
法律限制之外,聖經的分發受到政府幹預與社會政治障礙。尤其以豪薩語印刷的聖經受到嚴格控制,因為這是接觸豪薩族與富拉尼社區的重要語言。政府官員在港口阻撓聖經進口,沒收材料,設置行政障礙;在一些受限地區,印刷聖經若未得到授權可能被視為刑事犯罪。
在北部和中部地區,極端組織如博科聖地(Boko Haram)、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及富拉尼武裝分子頻繁襲擊基督徒社區——教堂被焚毀,牧師與信徒被殺害,成千上萬被綁架,整個村莊被迫遷離,使許多信徒失去住所與聖經。
除暴力之外,貧困、電力短缺與低識字率進一步加劇困難。許多信徒買不起印刷版聖經,電子版本也因資源與基礎設施問題難以使用。這些現實迫使許多信徒秘密聚會,限制了自由敬拜與傳揚信仰的能力。
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之角,人口近1.3億,是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大約60%人口(約7700萬)信奉基督教,信仰在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然而,估計每三名基督徒中僅有一人能真正擁有或直接接觸聖經,這意味著數千萬信徒仍處於等待之中。
經濟狀況是主要障礙之一。雖有經濟發展時期,但埃塞俄比亞仍屬於世界上貧困程度較重的國家之一,許多人難以滿足基本生活所需,更別説購買聖經。文盲率問題突出,全國僅略高於一半人口具有讀寫能力,印刷聖經對低識字者幫助有限。電力與互聯網基礎設施落後,也使數字或音頻聖經難以普及。
國內衝突進一步加劇困難。政府軍與叛軍如奧羅莫解放軍(OLA)、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之間的衝突導致約45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包括眾多基督徒,他們逃難中失去包括聖經在內的所有物品。教堂被焚毀或遭襲擊,社區因此與聖經斷開聯繫。伊斯蘭恐怖組織「青年黨」(Al-Shabaab)在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阿法爾、索馬里、迪雷達瓦等)影響力擴大,給當地信徒帶來威脅,印刷與分發聖經面臨危險。
在教內層面,不同教派之間的張力也是障礙。例如埃塞俄比亞正教會(Ethiopian Orthodox Church)與新教及福音派之間存在分歧,一些正教領袖與信徒反對教義之外的聖經分發,這讓某些新興教會更難獲取與分享聖經。
印度
印度人口眾多,約有730萬基督徒,佔全國人口約5%。儘管信徒數量龐大,但估計僅三分之一左右的基督徒能夠真正獲得聖經,其原因包括法律、社會和經濟層面的多重阻礙。這突出顯示出為數千萬尚未接觸聖經者提供神話語的急迫需求。
印度的社會政治環境對聖經獲取構成挑戰。持有聖經在法律上雖被允許,但現實中存在許多困難。聖經進口被允許但受到嚴格監控並伴隨風險,因為在至少11個邦份,改宗教為基督教可能被視為犯罪。外籍人士攜帶個人聖經通常問題不大,但進口大量聖經則容易引起政府和印度教激進團體的注意與阻礙。
印刷聖經在理論上可行,但分發常被限制且受到監控。教會與宣教組織為避免被指控強迫改宗或遭受法律處罰與暴力主義報復,往往會自我審查其分發活動。
在一些農村與高風險地區,例如北方邦(Uttar Pradesh)、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曼尼普爾邦(Manipur)等,持有或存放聖經可能帶來暴力威脅。教堂被燒毀,信徒被迫放棄信仰或面臨迫害。多本聖經若被發現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即使在中等風險地區,信徒也常隱藏聖經或在公開閲讀時謹慎,以避免騷擾。
經濟方面,儘管印度在網絡連接方面有進步,但近半人口仍無法上網;有網絡者中,許多人買不起智能手機或數據服務,這使得數字聖經對他們而言也難以訪問。基督教書店在某些地區受到監視或限制,信徒因貧困、供應不足及社會敵意等因素,在很多地方幾乎買不到聖經。
中國
中國總人口約14億,基督徒超過一億人,雖然比例不大,但人數龐大。不過,許多信徒仍無法接觸到聖經。即使部分信徒擁有聖經,因嚴厲控制與分配限制,仍有百萬信徒得不到妥善途徑獲得。
中國的聖經獲取情況極為復雜。表面上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但聖經的獲取依然受到嚴格控制。位於南京的愛德印刷廠(Amity Printing Press)是中國唯一獲準印刷聖經的機構。該廠每年印製約1100萬至1500萬本聖經,但其中絕大多數用於出口。中國境內市場則受到政府嚴格配額限制,每年僅允許發行約200萬本。這些有限的聖經僅通過政府認可的三自愛國運動(TSPM)書店及國家控制的官方新教教會體系分發,使許多信徒難以獲得聖經。
對於參加未註冊「家庭教會」的廣大信徒而言,獲取聖經更為困難。任何在政府體系之外印刷或分發聖經的行為均屬違法,一旦被發現,可能面臨嚴重後果。在一些地區,即便持有多本聖經也被視為危險行為,許多信徒不得不將聖經藏匿,甚至刪除手機中的聖經應用程序以避免被監控。
那是否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呢?自2022年3月起,中國已全面禁止未經授權的聖經網絡分發。許多基督教網站與應用程序被封鎖,線上活動也受到嚴格監控。部分信徒表示,他們仍能通過某些途徑閲讀電子版聖經,但必須格外謹慎,以避免被發現。
然而,對聖經的渴慕仍在不斷增長,尤其是在中國中西部與北部等欠發達地區,那裡的聖經依舊稀少且價格高昂。相比之下,沿海與大城市地區的獲取相對容易一些,但內陸信徒面臨更大阻礙。貧困使許多人無法購買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