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会二]李健长老:恶劣环境中如何能喜乐﹖

[讲道会二]李健长老:恶劣环境中如何能喜乐﹖
第84届港九培灵研经会第二天早堂讲道会上,李健长老主讲"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恶劣环境中的喜乐",经文是《腓立比书》1:12 -30。

他解释"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就是把基督一直放在我们心中,我们学习基督的思想、行为。这样的生活就是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

但李长老指出,今天的信徒,很多是"研究基督的生活",甚至是"研究圣经的生活","教会是我们谈论基督地方,就是我们聚会的地方,就是我们服侍的地方,就是我们奉献的地方。但离开教会,基督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谈话的内容,但不会是我们心里面谈话的对象。"所以,准确来说,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其实是"以基督为思想中心的生活"。 李长老引入经文,保罗就是以基督为思想中心的人,而《腓立比书》就是他在罗马坐牢的时候写的。或许有学者会争辩《腓立比书》不是在罗马坐牢的时候写,而是在其他地方坐牢时写的,但诸位学者都认同,《腓立比书》是保罗在坐牢时写的书信。 李长老让听众思考一下,究竟保罗在监狱里会怎样思想呢?他会想什么呢?他怎样去活呢?然而,我们没有曾被关进牢狱,很难完成了解保罗当时的心态,但李长老明言,也许有人曾经关在监狱的,但不一定是羞耻。很多人曾为义受迫逼,被迫入狱,这不会是羞耻的事。李长老反问会众:"如果你被关在监狱,你会如何想呢?"保罗被关在监狱中,但比我们更乐观、更喜乐、更热情、更爱人。 今天去看保罗在恶劣环境中的喜乐。"我们坐在九龙城浸信会的大礼堂,大概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有些地方有战争,饥饿,疾病,风灾,我们可以坐在这里,一起敬拜神,享受神的恩典。"李长老说,"我实在不好意思再问你们一条问题,你们喜乐吗?……没有人点头,是你们都听不懂普通话与广东话吗?请问你喜乐吗?"保罗原本有高学历有,有好工作,但他信主后,为了服侍主,日子一天比一天恶劣,为了福音的缘故入狱。"你说倒楣不倒楣?我说他倒楣死了。如果我被关在监狱里,第一个反应是抱怨……抱怨之后,第二个反应就是学彼得,大叫『神呀,救我!』第三个反应就是写信出去求救。" 从十二至三十节中看保罗在恶劣环境中的喜乐。"回想过去,你曾经历经历过恶劣的环境吗?有没有未有准备之下突然被解雇呢?有没有试过很努力但进不了好的学校呢?婚姻有没有出现问题呢?"李长老是自己教会内的长老,教会内有上千人的弟兄姊妹,他看过很多好事坏事,有结婚的事,有生孩子的事情,也有离婚的事,又有经历弟兄破产的事。在四月下旬,他探访一对年老夫妇,吩咐了一对年轻夫妇接待他。丈夫在制药厂工作,因为星期五收了一封信说只能工作到这个月底,是神的安排才能接待到李长老。丈夫对李长老倾诉:"我想都没想过会被裁,我不知该如何办,我太太又把工作辞了,我们可能要开一个小店,赚个小钱,总要生活下去。" 其实困难的事太多了,在数年前,李长老的教会遇上过一件事。有一位传道人邀请他去探望一个家庭,他追问情况之下,得知原来这个家庭新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点基因的疾病,是罕见的疾病,孩子的器官有点问题,孩子从上到下分了两半,一半是正常的,一半是有问题的。李长老答应了邀请去探望他,但他心里很不安,又很挣扎。 李长老邀请了在场及转播会场的人,每人用三十秒向身边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告诉对方碰到这样的事自己的反应是什么。现场讨论声扬起。

保罗说到一件事(第十五节),为主我要欢喜,并更要欢喜。中国人说"双喜临门"。他关在监狱里面,他怎样喜乐呢?保罗在第十八节又说"这又何妨呢",面对不顺利的环境,基督徒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第十八节。"这又何妨呢"是李长老听过所有答案里面最好的,用英语来说就是:"It doesn’t matter。"新译本译作"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又何妨呢"这句说话会帮助我们一辈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上困难。保罗是不合理被扣到罗马中,保罗不被关不是更好吗?他这样不是无可奈何,他不是故作轻松,而是有原因的。圣经中有一个词语重复了五次,就是"知道",可以说"这又何妨呢"思想的原因。"知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情可以坚持下去,一旦知道,很多痛苦就过去了。研究显示,很多迷失沙漠的人是死在边沿地带,他们是因为不知道快得救而死的,"知道"是渡过难关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知道"还有十分钟就离开沙漠,他们就不会死。

为何约伯会受苦?因为他没有读过约伯记第一章。我们读约伯记不会苦,因为我们不是约伯,更因为我们知道约伯记第一章写什么。因为我们知道约伯是上帝与撒但的战场,又知道撒但不是上帝的对手。我们看的时候,我们知道《约伯记》有四十二章,他女儿回来了,更漂亮了,财物又加倍了。我们会受苦是因为我们不知道。 第一个"知道"-知道事情发展的方向正确了

(第十二至十四节)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 神的道,无所惧怕。

保罗活著的目的就是为了传福音,叫福音兴旺。当他被关进监狱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事情发展的方向正确了。因为在外传福音的人去更有勇气去传,军队的人开始听见福音。外面的人信心不软弱,因为他就是为了传福音而活的。他在监狱里面,福音仍在外面传。当基督徒知道不顺利的环境开始时,事情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时候,就应该要喜乐,因为不顺利的环境总要过去呢。 第二个"知道"-神给我们的使命一定完成

(第十五至十八节)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这一等是出于爱心,知道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那一等传基督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意思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

在不顺利的环境中,保罗看起来很轻松,他知道的第二件事情是:我们的使命一定完成。他的使命就是为福音争战,无论好事或者坏事,但福音到底是被传开了。因为他知道上帝知道这事,上帝必定参与在其中。在我们的环境中,上帝也必会参与,即使是有苦难的时候。因为上帝是创始成终的神。刚才所谈过的夫妇,因为李长老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们的境况,心里很不安。他那时突然想起有人问耶稣:"为何这人生下来就瞎眼?"耶稣回答:"上帝要在这人身上显出神的荣耀。"当时他还不敢回答这样回答那夫妇。但神给他们很大的信心,他们对长老说:"这是神赐给我们最大的宝贝,你看!孩子多可爱!"无论孩子如何,都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他们相信这是神给他们的孩子。赐给他们怎样的孩子神都必知道。 第三个"知道"-恶劣的环境终必改变

(第十九节)因为我知道,这事藉著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

对每个人而言,恶劣环境都不一样。保罗是被关在监狱中,有些人身体突然受到伤害,一生的名誉一日就没有了,或者工作突然就没有了。环境会随时间改变,世界变化太快,天气、经济、人际关系,我们以为不会变的原则一直都会改变。

经文说:因为人的祈求,圣灵的帮助,恶劣的环境终必改变。一位北欧的弟兄,他接待李长老之后,他是很好的弟兄,他心里愈来愈健康。他说他要留在城市里,"因为这教会需要我,我也不想我的孩子离开这城市。"长老就建议他把思想放在祈祷里,相信神必为这位弟兄开道路了,即使他说他四五十岁了,自言换了其他公司也不能工作了。但这是人的想法,神不是这样想的,神要带他带去哪里去都不要怕,神留下他都不要怕,恶劣的环境不会马上改变,但终必改变。 住在香港的人,春夏秋冬变化不太大,其他地方的人变化很大。冬天可以冰封四个月,但四个月后,春天必会来到。中国人说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基督徒不应这样,但我们求主帮助我们,靠著主可以度过一切恶劣环境。 第四个"知道"-困难的选择已经显明

(第二十至二十五节)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甚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为你们更是要紧的。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同住,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保罗处于两难之间,他可以选择回到上帝那里去,他认为这是好得无比的。但他又深信,与弟兄同住,使弟兄在信的路上又长进又喜乐。李长老说:"人最困难的就是下决定,很难做选择,如果选择有对错,就不会觉得困难了。因为我们会选对的选择。"保罗说离世与基督同在是好得无比的,是最好的,是不能比的。但他又说,如果活著与弟兄在一起是有益处的。这两个选择是一个对自己好,一个对别人好,最后选了后者。保罗说他先考虑别人,深信要为别人而活。他在困难的环境中,环境虽没有即时的改变,但他里面的环境已经改变了。他没有选择对自己最好的,而是选择了别人的需要。 长老提出他教会里有一个有唐氏症的孩子,他的病不算严重,可说话可写字的,他是用了很多力气救回来的。他用他的智力已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了。有一天她妈妈找长老:"我还活著,我可以自己照顾他。但如果一天我不在,请替我照顾他。"长老没答应,但说:"教会会照顾他。"那孩子很努力,因为他不能在外面工作,教会让他到教会工作,把圣经放得整整齐齐的。有一次聚会中,他站起来说:"我要说我做人的原则!"他说:"在我的原则里,上帝第一,别人第二,我第三。"李长老说,人通常不是这样,是"我第一,上帝第二,别人第三"。这是好的基督徒。如果是不好的基督徒,我第一,我第二,我第三。长老自言,他将来在天堂应该看不见这孩子了。他看见这孩子真是活出了自己的原则。 第五个"知道"-合一的心智必须建立 

(第二十七至三十节) 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这是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 神。 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现在所听见的一样。

恶劣的环境可能不是一个人的,也有在家庭里面的,也有在教会里面。但因我们有合一的心志,面对恶劣的环境不要害怕。当我们同心同行的时候,对著恶劣的环境也要有这样的思想:这又何妨呢?我们的家乡不在地上,乃是在天上。保罗并没有因为被关监狱而害怕,或者被处死而害怕。耶稣、彼得、摩西也都经历过最恶劣的环境。基督徒面对恶劣的环境,但抱住一个心态就够了——"这又何妨呢﹖" 最后李长老带大家作祈祷:"感谢主的恩典,帮助我们,我们害怕恶劣的环境,我们不知如何面对,但谢谢祢,让保罗给我们很大的榜样,就是『这又何妨呢』。奉主耶稣的名。阿门"

(本报推出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专题,每日即时更新,与信徒一起回顾每堂讲道内容)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