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万八千隐蔽青年 难觅社会立足点 基督教服务处吁社会正视隐蔽现象 關銘恩 2007年1月18日星期四 上午10:36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有网能量"青年导航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4日发布最新青年隐蔽数字,估计本港共有18,500名10至24岁青少年面对隐蔽困扰,大部份是已离开学校及没有工作的双待青年,约占全港青年人口的2%。 中心为隐蔽青年提供"上门辅导",在过往2年共有1,500多人致电"动力热线"求助,一共处理192个案,当中有一半已成功恢复与社会联系。服务处总协调主任应凤秀表示:"根据我们的资料显示,受隐蔽困扰的青少年之自信心比一般青少年低,当中有6成更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 她续说:"因此,中心自行建立一套"兴趣为本"介入法,让青年人从个人兴趣肯定自己的价值及潜能,成功协助他们重拾自信重投社会。我们应摒弃"弹多赞少"的社会文化,推动"每日一赞"的风气。"根据调查结果,青少年在接受服务后的自信心显著提升,比全港的中学生还高,反映成效显著。 子女有隐蔽倾向,作为家长当然焦急,中心表示所有家长也因子女隐蔽感到焦虑无助。出席发布会的家欣父母表示:"曾经无助到找“神婆”来为女儿驱邪,但都无用,全家人的生活也陷入谷底!" 中心的"上门追击队"队长哈伟明表示:"家长心情犹如坐过山车,可惜现实生活并不是玩游戏,家长既担心子女将来,却又不知如何协助,往往关系愈搞愈差,甚至有部份家庭因而吵架动粗,情况实在令人关注。" 曾受隐蔽困扰过来人子慧表示:"在过往读书生涯中,不知读书求什么?从学校过渡至工作世界,我更完全欠缺方向,若早些能得到职业辅导服务,我相信会更懂得计划我的人生。"另一位曾隐蔽的青少年Jacky表示:"隐蔽时经常与家人发生冲突,曾经与家人打架。后来有社工上门同我倾计,鼓励我重投社会,我现在已有信心去工作。" 正视隐蔽现象 防止隐蔽青年成为隐蔽成人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于去年6月开始增设"成人上门追击服务",为25至45岁受隐蔽困扰人士提供上门辅导。服务处表示,发现成人隐蔽年期比青年更长,最长的个案隐蔽了10年之久。他们比青年且更加不愿意接触人,社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 应凤秀说:"社会必须尽快正视隐蔽现象,为这群有特别需要而又最被忽略的人士设立专责服务中心,否则今天隐蔽中的青年便有可能在他日成为隐蔽中的成人。" 面对中心因资助期限完结而将于2007年7月结束服务,应凤秀为之无奈并可惜,表示现时社会上对受隐蔽困扰人士的服务严重不足,中心长期也有轮候个案,担心服务结束之后令更多有需要的人无法得到帮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