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萬八千隱蔽青年 難覓社會立足點

基督教服務處籲社會正視隱蔽現象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有網能量」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14日發布最新青年隱蔽數字,估計本港共有18,500名10至24歲青少年面對隱蔽困擾,大部份是已離開學校及沒有工作的雙待青年,約佔全港青年人口的2%。 中心為隱蔽青年提供「上門輔導」,在過往2年共有1,500多人致電「動力熱線」求助,一共處理192個案,當中有一半已成功恢復與社會聯繫。服務處總協調主任應鳳秀表示:「根據我們的資料顯示,受隱蔽困擾的青少年之自信心比一般青少年低,當中有6成更認為自己沒有優點或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點。」 她續說:「因此,中心自行建立一套「興趣為本」介入法,讓青年人從個人興趣肯定自己的價值及潛能,成功協助他們重拾自信重投社會。我們應摒棄「彈多讚少」的社會文化,推動「每日一讚」的風氣。」根據調查結果,青少年在接受服務後的自信心顯著提升,比全港的中學生還高,反映成效顯著。 子女有隱蔽傾向,作爲家長當然焦急,中心表示所有家長也因子女隱蔽感到焦慮無助。出席發佈會的家欣父母表示:「曾經無助到找“神婆”來為女兒驅邪,但都無用,全家人的生活也陷入谷底!」 中心的「上門追擊隊」隊長哈偉明表示:「家長心情猶如坐過山車,可惜現實生活並不是玩遊戲,家長既擔心子女將來,卻又不知如何協助,往往關係愈搞愈差,甚至有部份家庭因而吵架動粗,情況實在令人關注。」 曾受隱蔽困擾過來人子慧表示:「在過往讀書生涯中,不知讀書求什麼?從學校過渡至工作世界,我更完全欠缺方向,若早些能得到職業輔導服務,我相信會更懂得計劃我的人生。」另一位曾隱蔽的青少年Jacky表示:「隱蔽時經常與家人發生衝突,曾經與家人打架。後來有社工上門同我傾計,鼓勵我重投社會,我現在已有信心去工作。」 正視隱蔽現象 防止隱蔽青年成爲隱蔽成人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去年6月開始增設「成人上門追擊服務」,為25至45歲受隱蔽困擾人士提供上門輔導。服務處表示,發現成人隱蔽年期比青年更長,最長的個案隱蔽了10年之久。他們比青年且更加不願意接觸人,社工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 應鳳秀說:「社會必須盡快正視隱蔽現象,為這羣有特別需要而又最被忽略的人士設立專責服務中心,否則今天隱蔽中的青年便有可能在他日成為隱蔽中的成人。」 面對中心因資助期限完結而將於2007年7月結束服務,應鳳秀為之無奈並可惜,表示現時社會上對受隱蔽困擾人士的服務嚴重不足,中心長期也有輪候個案,擔心服務結束之後令更多有需要的人無法得到幫助。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