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渭文牧师 – 我要向山举目(I Lift Up My Eyes to the Hills)

讲员:伍渭文牧师 经文:诗篇121篇 日期:2013年10月20日(中大崇基礼拜堂)

海明威小说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的雪,或译雪山盟) 一开始记载了坦桑尼亚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菲洲语"神的殿堂")山顶附近,有一只冻僵的豹子尸体,出现一个悬念: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 小说的结束给了我们答案。 故事主角是一位美国的知名小说作家,去非洲狩猎时不慎染病濒临死亡,他妻子陪著他,等候救援。小说用倒叙法让小说家开始回忆这一生,包括战争、破裂的婚姻生活……。临终前他感叹过去曾经才华横溢,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经历,但此刻却无法付诸于文字了。最后,救援人员来到,把他接上飞机;在飞机上他看到前方洁白壮丽的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不过,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幻觉,妻子发现他已气绝身亡,小说到此结束。 雪山飞行象征主角死后灵魂上升到神的殿堂,乞力马扎罗山就是神的殿堂。 今天诗篇经课121篇诗题称为上行之诗,诗人要向山举目,因为这山有上帝的圣殿,这是锡安山,圣殿雄立山上,他往高处行到殿敬拜上主。诗篇119是最长的诗篇,以后从120到134是一组短短的诗,共十五首诗篇,像从雄伟的大陆来到美丽的海岛。这十五首诗称为上行之诗,是信徒进入圣殿时所唱的进堂诗。 每个成年的犹太人,一年三次都会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一次是逾越节,纪念他们离开埃及;一次是住棚节,纪念他们在西乃山领受律法;另一次是修殿节 (Feast of Dedication),纪念马迦比(Maccabees)家族公元前 165 年从希腊人手中光复圣殿。统治巴勒斯坦安提阿古四世(Antiochus IV ) 公元前 167 年率军入到耶路撒冷,强行推行希腊化,圣殿安放宙斯神像,并在坛上献犹太人认为不洁净的猪。耶稣曾在修殿节上耶路撒冷,约十22, 23:"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这十五首上行之诗不单是进场的礼仪诗歌,也是朝圣往耶路撒冷圣殿漫长的旅途中,朝圣者用来彼此鼓励所唱的诗歌。这些上行之诗也是每一位朝圣者–基督徒–行走天路的属灵写照,每首诗歌都提到天路客的属灵争扎、试探、和凯歌。 1. 谁是你的靠山 (What are your mountains)? 今日诗篇经课诗121指出天路客面对的一种试探,把上主所造的世界和从世界得到的祝福等同上主。"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vv.1, 2)Eugene Peterson, The Message 繙译第一、二节很传神:‘I look up to the mountains; does my strength come from my mountains? No, my strength comes from God, who made heaven, and earth, and mountains.’(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山而来吗?不,我的帮助是从上主而来,他造天造地,也造诸山。) 峰顶经验不等同上主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有机会到欧洲旅行,在从莱比锡(Leizip)到柏林(Berlin)的火车途中认识一位年青的画家,他正赶往柏林举行画展,他的太太是作家和评论家,夫妇都是知识份子,很有主见和识见,我问他的宗教信仰,有没有到教堂?他说:我的宗教就是艺术,我从绘画和观赏画作得到与宗教信仰一样的满足,他说不需要宗教信仰。 八零年代初,我在美国深造神学时,参加美国教会的主日学,有一位美国同学很喜欢跑步,每年都参加马拉松,他说他喜爱跑步到了一个地步令他惧怕,因为从跑步的过程,他感到有一种类宗教的满足,他慎戒这满足代替上主的敬拜,所以他尽量主日不跑步,勉力自己无论如何忙碌也参加主日崇拜。 究竟雪山盟小说的主角,攀登雪山去经历上帝,还是到雪山寻找上帝呢?小说没有说明,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很多人在城市居住的人,特别喜欢到西藏旅行,目的就是去经历体会一种类似宗教的精神洗礼,西藏旅行的过程就是目的,不是手段;他们在西藏不是希望找到比西藏更大、更终极的实体。在美国荷理活不少富有及知名度高的明星,特别喜欢西藏,并热心支持藏民的人权。他们追求高档的品味,同时追求不同宗教的属灵经验,并从这些得到满足。追寻世界美好品味,追求世界不同的属灵经验(spirituality),对一些人来说,都是追求个人满足的消费行为。 但诗篇121篇提醒我们,无论是物质或精神的峰顶经验:最高档的酒店,最壮丽的风景,最神圣的朝圣旅程,都不能真正满足我们,因它们来自这被造的世界,祇有创造世界的上主才能满足我们。 你的靠山可靠吗? “I look up to the mountains”,"我要向山举目",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高山作为攀爬的目标。登高临绝顶,俯看群山小,站上高岗,大地就在我的脚下,满有成就感。信主的人也会求上主祝福他们,得到所追求的高山,作为我们的成就和依靠,但诗篇121篇提醒我们,创造天地的主,安放高山的主,他自己才是我们的帮助。 1997年七月发生亚洲金融风暴,韩国不少信奉成功神学的教会陷入信仰危机,成功神学就是一种看法:信仰为我们增值,给我们正能量,祇要我们祈求,上主就慷慨赐我们财富、健康。当时不少信徒破产,生活陷入困境,健康每况愈下,甚至自寻短见;上主好像不理我们,离弃我们。 这诗篇告诉我们,我们的上主大过我们的靠山。他创造天地,也赐给我们靠山,但他高过靠山,他给我们财富,给我们健康,给我们和睦相爱的家庭,但这些可以发生改变:突然我们失去工作,染上顽疾,被家人背叛。正在上映的电影"引力边缘"(Gravity) 有一段黑色的幽默:一位在太空工作,每逢太空舱经过地上的家的上空,都和地上太太送上飞吻,但五星期回到地上,发现太太和一位律师逃离他了。但上主没有改变,而且这时候成为我们的保护,使我们的脚不动摇。当我们忧心忡忡,失眠不能入睡,上主也陪著我们:"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v. 4) 2.上主的保护–生命的脆弱 我们观察到,贯穿诗篇121篇整篇有一个词语,就是上帝的保护。我们的脚会动摇的,祇有上主才能使我们的脚不动摇 (v. 3) 。我们也容易受伤害,往圣殿经过必经的旷野,烈日暴晒,夜间风寒,容易染病;野兽出没,蛇虫毒害,危机四伏,朝圣者体会到旅途的凶险,生命的脆弱。你想一想过去的日子你有否遇到生命的危险,上主保护你。我预备这讲道时想起两宗事情,过去在讲台我比较少分享个人的经历,因为信仰建立在上主的话语,不在个人特别的经历。 中学五年级时有一次我在西贡大清水游泳,望过对面的小岛看似很近,想是二千呎吧,就下水游过去,但愈游会发觉不对劲,三十分钟还未到岸,而且水流愈来愈急,开始著有点惧怕,但己经过半,回头也有一段路程,就祈祷求上主保守,希望快快游到岸;我对上帝说,你若保我生命,我愿意献身作传道。还有几百呎就到岸了,但突然脚抽筋,水流更急,心知不妙,突然间有一渔船经过,把我救起。那船刚刚在那时间出现,不迟不早,我知是上帝拯救了我。 另一次二十多年前在台湾,一位同工驾车送我从台北到台中一神学院讲早会,车刚离开超级公路收费站不远,驾盘不能动,轮轴断了,是非常罕见的意外,要是在高速行使中,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事后多天想起来犹有余悸,也感恩不已,是上帝保护了我们的生命。 这诗提到上主的保护,就说明生命本身是脆弱的,我们不可自以为是,可以掌控明天。但俗世的精神(secularism)就是想掌控明天,圣经常常提醒我们,其实明天如何我们还不知道。"嗐!你们有话说:” 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一年,做卖买得利。”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甚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五13-15)诗篇用了礼仪祝福的格式,说明我们需要上主的保护。 祝福的格式–进入世界的依靠 诗篇121篇很像民数记祭司的祝福:"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民六24-26)诗篇开始是敬拜者自问自答:"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做天地的耶和华而来。"(vv. 1, 2) 跟著是祭司祝福的话:"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vv. 3-8) 这是祭司在圣殿敬拜结束时对行将离开的人祝福的话。 甚么是祝福呢?祝福当然是好的话,英文祝福(Benediction)文义"美善的话语"。在崇拜结束时,当我们进入世界,面对不能掌控的明天,也面对自己生命的脆弱,明白到需要依赖上主,过每天的生活。 接受祝福是接受自己的限制和脆弱,接受上帝的权柄,和信赖他的慈爱,这和堕落刚刚相反。罪的基本精神是不信赖上主,拒绝上主的爱。上主说:"园中各样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祇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6, 17) 禁果又称分别善恶的果子,能够分别善恶表示可以独立自主,不需要上主。不可吃禁果祇是陈述事实,善意的提醒和警告,像提醒枝子不能脱离树干,离开就枯毁了。吃分别恶的果子是撕裂和上主长久信任无间的关系,拒绝上主的爱,接受祝福表示信赖和依靠上主的爱。 堕落犯罪后,上主来到乐园说:"你在那里?"(创三9) 始祖听到上主的声音,就藏在园的树木中躲起来, 但我们崇拜首项宣召(call to worship) 发出 ,会众就和以欢乐的诗歌。崇拜结束时我们接受上主的祝福–美善的话语,表示对上主无限信赖。我们的礼序刚好是失乐园的逆转,崇拜就像重拾童真,回到乐园信靠天父,接受他的祝福。 祇要我们信赖他,就得到上主的祝福,我们不需登上高山,才寻见上主;事实上不是每一个人有体力登上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garo,上主的殿堂) ,也不是每一个人有经济能力到耶路撒冷的圣殿朝拜。然而,至高的上主竟然来到我们中间亲近我们,"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v. 8) 3.悠然见鞍山 (Re-Enchantment of the Mundane)– 生活的惊喜 诗篇121把上主的超越性和内在性并列。上主是造天造地,同时上主不睡觉不打盹保护我们;在你右边保护你,你出你入保护你。美国洛杉矶时报今年九月十二日报导,美国航天局(NASA)证实,无人外太空探测器航海家1号(Voyager 1)在发射36年后,已经真的离开了我们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已超过一年了,它的踪影无人知道。 这新闻叫我认识到宇宙的浩瀚,航海家1号是存在的,但远离人间,在人不能测度的地方,不能知晓的地方。今天很少人否认有造物主,但造物主与我们有关系吗?他造了世界后就远离我们,我们怎可以接触造天地的主呢?当我们强调上主的超越性到了极限时,就把上主像航海家1号推出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不能测度,不能知晓,和我们日常生活没有关系,我们称这看法为自然神论(Deism) 。 上主就像一个钟表匠,为钟表上了发条就隐退了,也许上主的存在,可作为道德伦理的基础,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 就说:"头顶的星空,内里微少的声音,使我惊惧。"上主是存在的,否则良心直觉的伦理要求,就没有超越的基础了。但上主与我们平常生活毫无关系。世界按自然规律运行,人与人按伦理规范相处,经济按无形的手运作,规现矩矩,一切自然运行,自动驾驶 (auto pilot) ,没有惊喜。 但诗篇121篇提到上主既造天地,但同时和我们亲近;睡觉时看著我们,出入伴随著我们,生活中实有上主的踪影,祇是我们没有察觉,与他失诸交臂;生活其实潜藏了很多惊喜和意义,对上主来说没有一宗事情是意外的,祇是我们暂时不明白。 可能有一部分弟兄姊妹都知道,有几位会友,在我年底御任任职十三年半崇基校牧职务时,把我的讲章、祷文、每周静思选一部分结集成书出版,作为送给我的礼物,我感谢他们的厚意,深感不配。当他们问我为这书起一个名字,作为内容的和主题时,我立时想到用"悠然见峖山"(Re-Enchantment of the Mundane) 。因为我们崇基教堂主日崇拜礼序中,认罪、宣赦之后唱诗时,会把帷幕徐徐揭开,象征蒙赦免后,拨开阴霾,天光临照,重新上路;穿过玻璃幕墙的十字架,悠然见到苍苍峖山,它就在那里!稳固不动丝毫,犹如上主的慈爱,没有改变,永不动摇。"悠然见峖山"其实修改自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和乐趣。 上主若不和我们同行,生活就没有惊喜,失去应有的魅力;生活是精彩的,因为上主出入伴随,保护我们,我们睡著时,上主也不打盹看顾著我们。若我们把上主排出生活之外,基督祇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他的教训成为普世价值,但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没有关系。 诗篇121篇告诉我们,上主是超越伟大,他是造天地的主,但同时又是内在的,他贯乎众人之中,又住在众人之内,和我们亲近。 上主如何保护我们呢?上主透过朝圣群体的伴随,保护我们,使我们的脚不动摇。不要忘记,这是上行之诗,是朝圣者上耶路撒冷途中彼此鼓舞一起唱的诗歌,是敬拜群体进入圣殿敬拜时唱的进堂诗。 前几天我们以前牧养过的教会一位老姊妹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时三十多位教会弟兄姊妹伴随著她,师母也在其中,在众圣徒唱诗声,她宁静安详安息主怀。这姊妹住在政府屋邨,有一只脚微跛,但热心探访,常常带著自费烹调好的鸡,送给需要探访的家庭。她爱教会的会友,会友也爱她。在这位老姊妹弥留之际,上主派圣徒伴随保护她:"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v. 8) 我在想,崇基教堂如何能彰显基督的精神呢?在这里,除了大学讲章,优美的音乐,庄严的礼仪,会不会是信仰群体彼此的爱呢?上行之诗提醒我们,在朝圣的旅途上,上主赐下圣徒群体,伴随我们,使我们的脚不动摇。 4.登山上行 多玛斯.牟敦梅顿(Thomas Merton)是近代 著名灵修大师,他的自传《七重山》(The Seven Storey Mountain) 自一九四八年出版以来即风行全球,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纽约时报》将之誉为二十世纪的《忏悔录》,当代最具影响力与重要性的灵性经典,感动、改变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为这书,美国二战后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进入修道院,追求独处灵修生活。 《七重山》的名字取自但丁(Dante)《神曲》(Divine Comedy)的净界山(Purgatorio) 的七重山岭,天路客向上攀登途中,遇到层层试探,七宗罪交相诱惑,经过净界的生命净化,便到达顶峰的伊甸园,进入天界(Paradiso)。这书描述牟敦在经历了感情、智识与灵性上的挣扎和折磨后,从荒唐无知走向真理与永恒的生命历程。 在书的结语,牟敦说:"我喜爱独处唯一的原因—在被造的东西中消失,向它们死去,不知道它们,因为它们提醒我离你多么远。它们提醒我:你和这些相距甚远,虽然你在其中。你创造它们,它们因你而存在,它们把你遮盖起来,让我看不见你。我将独自生活,离开它们。福哉独处!"(That is the only reason why I desire solitude—to be lost to all created things, to die to them and to the knowledge of them, for they remind me of my distance from You. They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 that You are far from them, even though You are in them. You have made them and Your presence sustains their being, and they hide You from me. And I would live alone, and out of them. O beata solitudo! ”) (Thomas Merton, The Seven Storey Mountain. An Autobiography of Faith, 1998: 461) 。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呢?你向山举目,锁定一些目标,因为你认为这些可以给你峰顶的经验,但其实这些令人欣羡的峰顶经验祇是过眼云烟,不能真正和长久满足我们,因为它们来自被造的世界,祇有创造世界的上主才能满足我们。 甚么是你的靠山呢?你的靠山真的可靠吗?请紧记,最可靠的靠山也会塌下来,当靠山塌下时我们就会跨倒,这时候,上主扶持我们,叫我们的脚不动摇。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山而来吗?不,我的帮助是从上主而来,他造天造地,也造诸山。阿们。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