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扶貧零碎充飢 財主穿紫袍聚歛錢財

「關注失業行動」後糧不繼 教會責無旁貸

前線扶貧零碎充飢 財主穿紫袍聚歛錢財
蔡元雲醫生認為在扶貧工作上,工福表現出色,大加表揚,並鼓勵教會更積極肩負神給予的關懷貧窮的使命。(圖:基督新報/ 陳麗斯)
前線扶貧零碎充飢 財主穿紫袍聚歛錢財
工福總幹事余妙雲女士認為,教會扶貧工作的持續性是獨持的優勢,認為教會應以此多為主作見證。(圖:基督新報/ 陳麗斯)
前線扶貧零碎充飢 財主穿紫袍聚歛錢財
會上教牧踴躍發表意見,共同商討教會關注失業行動去向。(圖:基督新報/ 陳麗斯)
在前天 (4月3日)「教會關注失業行動」諮詢會裡,不少教牧同工肯定基督教扶貧工作的必要性,但卻認為過去經驗反映出大部份教會,特別是大教會對「行動」表現「冷漠」,盼望教會日後更大力支持扶貧事工。

當天出席代表機構包括華人基督教聯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教會更新運動等教會聯合性機構,以及前線機構,如工業福音團契、基督教勵行會等。

基督教扶貧工作越受肯定,蔡醫也感「光榮」

蔡元雲醫生表示,香港教會在社會的參與性很強,並且受重視。他高度讚賞工業福音團契在低層人士間的服事工作,說:「工福的工作連政府也給Hon (榮譽),這是我們的光榮!」

此外他認為政府在扶貧政策上的錯失,是把它定為經濟問題,因為除了經濟層面外,「貧窮」還涉及結構性、心理、肉體及屬靈等層面,而基督教在培訓、關懷上的支援是必須的。

工福總幹事余妙雲女士亦以以賽亞書65章回應,經文描繪的新天新地裡沒有眼淚、沒有痛苦,是神的旨意所在;但今天社會剝削及結構性貧窮問題嚴重,教會應起來,肩負把這地轉化為神喜悅的城巿的使命。她又表示,「持續性」是教會扶貧事工獨有的特點,因此政府越來越喜歡與教會合作,執行扶貧計劃。她希望教會能看到這見證神的時機。

「It’s ashamed!」

02年當時參與發起的教牧眾多,其中包括29位教會領袖及華人基督教聯會、基督教協進會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等多個主要基督教團體,但事過數年後,400萬款項已用完,教會及機構亦不再積極奉獻;昨天會議應邀的與會者寥寥,李炳光認為反應相當冷淡,顯出教會對「行動」的冷漠。

教會關注失業行動推出時原計劃籌款1,000萬,但最後只籌得400萬。李炳光牧師說,不少教會不願意參與:「有的機構動動手指尖已可以解決很多財政問題,但卻不願意。大家都是教會,為什麼這樣分你我﹖我感到很心痛。」亦有前線同工認同不少教會有很豐厚財力:「400萬元不是很多的數目,It’s ashamed!」

教會淪為政府「社會服務承辦商」

在場有堂會牧師回應,認為戰後教會在扶貧工作上十分盡力,但今天教會卻是「口號多於實際」。「有多少真正把扶貧工作落實在教會議程,把它看為緊急、看為重要﹖」他認為香港教會多屬中產,已離開貧窮,對貧窮少有感覺,甚至與自己社區隔離,沒有實質關懷。他更建議多鼓勵教牧真正「落區」,真正了解貧窮情況。

對於這點,蔡醫表示認同。他表示在政府強勢政策下,教會變成政府的「承辦商」,未能真正以基督教理念主導社會服務,造成教會與社區分割,未能真正以牧養的心關懷區內情況。「在神學上,這是教會在定位上出了問題。」

最後李炳光牧師總結時說,現在的教會對貧窮表現得十分冷漠。「教會太舒服了!」他希望藉著教會關懷貧窮行動」的新形式,能有更多教會參與。

相關新聞: 「教會關注失業行動」正式宣告完成歷史任務 (2006.04.04)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