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衛組織介紹,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病,全球共有3.5億多抑鬱症患者。世衛組織一項研究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約有5%的人患有抑鬱症。然而,由於抑鬱症患者常受到歧視,很多患者不願承認自己患病,也不願接受治療。
世衛組織精神和物質濫用司(Department for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Abuse)司長Shekhar Saxena博士說,目前已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抑鬱症療法,「但令人遺憾的是,只有不到一半的抑鬱症患者獲得所需的治療。事實上,在很多國家,接受治療的抑鬱症患者還不足10%。」
世衛組織正協助各國政府大力克服歧視問題,將抑鬱症治療納入其基本衛生保健配套服務中,增加患者治療機會。世衛組織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Mental Health Gap Action Program)為低收入國家的衛生人員提供培訓,以便他們能夠確診精神疾患並向抑鬱症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
當今醫學界對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並無定論,只能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比較公認的病因假設包括遺傳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
此外,經濟壓力、失業、災難及衝突等因素也可能會加劇抑鬱症患病風險。
抑鬱症以顯著持久(兩周或以上)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其中10%的患者可能出現躁狂發作,嚴重者會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