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改「性」程序 跨性別議員歡迎
德國《性別自決法》(Self-Determination Act)11月1日正式生效,這項法律旨在簡化個人在官方文件上更改性別和名字的程序。根據這項新法,任何人只需向當地的民政單位提出簡單的申請,就能夠更改其法律性別和姓名,而無需提供理由或醫療證明。
這項立法取代了自1980年代早期以來的《跨性別法》,後者要求申請者提供心理報告並等待法院的裁決。根據《性別自決法》,14歲以下的兒童可以由父母代為提交申請,而14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則需經父母同意方可提出申請。
更改性別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生效,一年之內不得再次變更。 同時,該法保留桑拿浴和游泳池等場所自行決定入場規則的權利。
德國此舉成為歐洲第12個引入合法自決立法的國家,包括比利時、西班牙、愛爾蘭、盧森堡、丹麥等 。德國跨性別協會(BVT)表示:「這項法律朝向承認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者為社會中自然及平等的一員,邁出重要和基本的一步。」
德國聯邦議院跨性別議員斯拉維克(Nyke Slawik)表示:「充滿喜悅,因為對於性別多樣性的認可而言,這是真正歷史性的一天。」
聯合國呼籲德國政府防止法律被濫用
然而,基民盟、基社盟及婦女組織關注婦女及兒童權利被侵害,尤其曾被男性暴力傷害過的受害人,擔心她們的安全、隱私和基本人權。
聯合國暴力對待女性和女孩問題特別報告員雷姆·薩利姆(Reem Alsalem),認為女性和女孩人權遭受影響。
薩利姆指出,儘管該法律旨在增強跨性別個體的權利,該法律卻削弱了女性和女孩的安全和其他人權:「《性別自決法》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以防止性侵犯者和其他虐待及暴力行為者濫用這一程序,包括在單一性別空間內。」
該法律將性別認同和性別混為一談,將對女性和女孩在庇護所、浴室和更衣室等空間的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她還警告說,該法律未充分考慮到女性暴力受害者的特定需求,這些受害者可能因被迫與出生時為男性的個體共享空間而再次受創或感到被迫自我排除。
她還對該法律禁止未經同意披露、調查或詢問個人之前記錄的法律性別和名字表示嚴重關切。這將對意見和表達自由,以及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產生實質性影響。
薩利姆還對該法律允許年僅14歲的兒童在家庭法院批准下更改其法律性別/性別和名字,甚至違背父母建議的影響表示嚴重關切。
她說:「取消之前對治療陪伴的要求可能導致兒童面臨不當壓力,或因年齡和成熟度而未能完全理解其決定的長期影響。鑑於社會和醫療轉變之間的聯繫,該法律未能保障兒童,尤其是女孩的最佳利益,並確保她們享有最高可達標準的健康權利和保護其身份的權利。」
薩利姆呼籲德國立即採取措施解決這些關鍵缺陷,包括引入措施防止法律被濫用,並確保女性和女孩的單一性別空間得到優先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