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非洲乌干达的Emily是国际慈善机构Watoto"让女孩上学去"计划的受助者。尽管生于贫困家庭,她始终热爱学习而且成绩优异。然而在中学二年级时,因家境困顿无法继续支付学费而被迫辍学。幸而透过Watoto的协助,得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业,如今她已23岁,如愿考上大学成为法律系的学生。
Watoto关怀儿童事工是Gary和Marilyn Skinner夫妇1994年在乌干达创立的非营利组织,总部设于乌干达,在全球11国设有支援分会包括亚洲、澳洲、巴西、加拿大等地,致力帮助孤儿寡妇及弱势儿童。透过Watoto儿童村,由"Watoto妈妈"带领,给予教育、医疗等全面支持。Watoto儿童合唱团多为人所熟悉的,透过全球巡演分享见证让人认识其工作。
今年7月,Emily随 Watoto 团队亲自来到香港,到访各教会、学校及机构,分享她如何突破困境、重获教育机会并追逐梦想的生命历程。本报特别专访了Emily,带领读者一同聆听她动人的生命故事。
记者:可以请妳介绍一下妳的家庭背景和童年吗?
Emily:我出生在乌干达中位于北方城市古卢外郊的一个小村庄。妈妈是个勤劳的农妇,每天天还没亮就下田干活;爸爸是来自索马里雇佣兵,当时南苏丹内战从军而来认识了我妈妈,后来他就回到了索马里,从此杳无音信,我们这群儿女成为战争遗孤。我家中有五兄弟姊妹,我排行第三,他们都在外打工帮补家用。
我的母亲没有受过教育完全不识字。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随母亲办理文件,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一刻,我就明白到要改变现状,读书是唯一出路,要有知识才可以脱贫。
记者:妳能跟我们讲一下,妳是如何认识Watoto的呢?
Emily:我当时就读的政府小学参加了Watoto的"让女孩上学去"计划,Watoto 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到校派发卫生巾、肥皂和内衣物等。因为当我们进入青春期,月经来临时,女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卫生巾却没有钱购买。在当地,卫生棉的价格大约是一美元,对我们来说是奢侈品,我们常常需要在食物和卫生之间做出抉择。我们惟有将旧衣物撕开,做成卫生巾。由于经常流血,月经来的时候无法上学,只能留在家里。因此每次收到Watoto的物资时,我都非常兴奋,因为这代表著月经来时我仍然可以安心上学。
记者:似乎后来妳又辍学了,那段时间是如何渡过的呢?
Emily:到了升中学的时候,我所就读的学校并未参与Watoto的"让女孩上学去"计划,这意味著没有了物资上的援助了。就读一年后,家里实在无法再负担学费了,我只能被迫辍学。在乌干达,有钱交学费就能上学,没钱就只好待在家里。我读小学的时候,在我政府小学参加Watoto的"让女孩上学去"计划以前,上学情况也是断断续续的,时有时无。
那时我开始帮母亲做各种劳力工作。每天清晨先到田里耕作,接著就要赶往采石场工作,采石工作是为了配合政府的道路建设工程,由承包商负责管理采石场。他们要求我们每天必须缴交15篓碎石,总重量要达到300公斤。我们没有机器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亲手将大块岩石敲碎后搬运。
为了抢到足够的石料,我们必须天还没亮就赶到工地。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从早上7时一直做到天黑,却只能换取微薄的2.5美元工资。那时觉得人生完全看不到出路,心里想:我以后一生就是这样吗?内心非常绝望。
(后来又怎样与Watoto连上的呢?) 由于我在小学成绩表现优异, Watoto 的工作人员曾到我原本就读的中学寻找我,却未能找到。起初,校方以保护学生隐私为由不愿透露我的去向。但正因为我是 Watoto "让女孩上学去"计划中首位不仅完成学业、更取得优异成绩的女学生,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经过整整一年的坚持,最终透过中学校方得知我辍学了,他们就安排我入住 Watoto 儿童村,就读于村内的学校。
Watoto 在当地共设立了三座儿童村和七所中小学。在这里我不仅得以继续学业,更得到 Watoto 的助学金完成了中学,顺利进入当地大学就读法律系一年级。
记者:妳希望自己以怎样的方式来回馈社会?
Emily:最初我曾梦想成为一名记者,但随著成长,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想报导事件,更希望能为那些失去话语权的孤儿寡妇弱势群体发声、争取应有的权利,因著这份使命感促使我选择了法律这条路。
我希望毕业后能投身社区服务,为乌干达的妇女和孤儿争取平等权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弱势群体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基本人权和权益都缺乏保障。许多女孩被迫早早结婚生子,社会地位卑微,更经常遭受暴力对待。我希望能帮助她们像我一样获得继续求学的机会,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摆脱贫困循环,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在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计划利用假期返乡拓展人脉网络,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学习如何有效服务这些社群。同时,我也希望透过分享自身经历,让更多人了解乌干达这些遭受社会压迫的群体现况。
这次香港之行是参与 Watoto 的亚洲巡回活动,我将走访不同的教会和学校,向各界讲述我们的处境。此外我也透过Watoto亚洲分会认识到香港的法律界人士,期望"国际女律师联合会"(FIDA)香港分会与乌干达的分会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我计划未来能有机会在那里实习,汲取宝贵的实务经验。
记者:听说妳也在自己的国家倡议妇女权益,能跟我们讲一下吗?
Emily:事实上,在任何地方倡导权益都可能面临风险,关键在于如何智慧地表达。我始终坚持三个原则:"智慧"(wisdom)、"尊重"(respect)、"非对抗"(not attack)。我的目标不是与政府对立,而是透过理性沟通,让当权者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重要的是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理念,促使政府意识到支持妇女、儿童等社会底层群体的必要。
我将自己的生命全然交托给主,这是我人生最大的盼望。纵使面对各样艰难,因著确信神的救恩,我心中始终享有属天的平安。神的话语时常提醒我:只要专心传讲祂要我述说的真理,恒切祷告,祂必亲自开路,转化一切困境。
记者:如果没有遇上Watoto,妳觉得妳的人生将会是怎样?
Emily:若没有 Watoto的帮助,我将继续失学,命运将与社区其他女孩无异。她们被迫接受童婚、早孕生子。我始终很抗拒这样的安排,我绝不愿意早婚生子地过著一生。我会这样概括我的人生——神祝福我,让我能够通过我的学习和知识去祝福他人。
记者:这次难得来到香港,妳想向香港的女孩子说什么呢?
Emily:我想对香港的女孩们说:当我深陷绝望时,是神赐予我希望。我要告诉妳们,妳们是被神珍视的,生命充满盼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因著信靠神,必能找到出路。正如玛拉基书3章6节说:"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所以你们雅各之子没有灭亡。"我相信神是信实不变的,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深刻体会到:神有祂完美的时机。在困顿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习耐心等候,因为祂永不离弃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