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世衛組織日前公佈的關於家庭暴力的研究報告揭示:婦女生活中最常見的暴力不是來自他人,卻是身邊最親密的配偶,包括身體暴力與性暴力。家庭暴力極大地危害著全球婦女的健康與幸福。
這個結論是世衛組織對來自孟加拉國、巴西、泰國、日本等10個國家24,000多名農村及城市婦女進行訪談所得。研究顯示家庭暴力給不同國家婦女的健康、特別是精神健康帶來難以磨滅的創傷,不論她身在何處、經濟文化背景如何、當地環境中暴力發生率高與低。
被訪受虐婦女中有近一半人的身體都蒙受創傷,家庭暴力亦影響了婦女的生殖健康,甚至增加包括愛滋病毒在內的各種性傳染病的危險。報告指出受虐婦女比非受虐婦女產生身體與精神健康問題的可能性要高出一倍,她們經常頭痛、眩暈,甚至産生自殺念頭。
雖然懷孕通常被認爲是婦女應受到保護的一個時期,但受訪者中有4%至12%曾經懷孕的婦女表示在懷孕期間有被打經歷,其中有90%以上都受到虐待,並有1/4至1/2的婦女腹部挨過脚踢或拳擊等對胎兒造成傷害的行爲。秘魯某城市一婦女曾因配偶打她的腹部而造成兩次流産。
但最大的問題是儘管忍受很大的痛苦,卻只有極少數婦女去尋求來自衛生與警察等部門的正式幫助,使不少家庭暴力仍處於隱蔽狀態。研究顯示,至少20%的受訪者之前從未告訴過任何人受虐的經歷,然而這些不尋求支援的婦女往往受虐最嚴重。
世衛組織總幹事李鐘郁博士表示:「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婦女在家中比在街上更加面臨暴力危險,全球應該關注家庭暴力並要將其作爲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對待。」世衛組織研究協調人Claudia Garcia Moreno博士則表示家庭暴力可以預防,世衛會積極向受虐婦女提供幫助與支持,同時他呼籲各國政府社區也要積極行動起來。
報告亦對預防家庭暴力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以便查明遭遇暴力的婦女並作出妥善應對;對婦女在生産保健中或流産後提供各種關懷、支持和求助服務;將預防家庭暴力作爲兒童、青少年、愛滋病、生殖健康等問題的重要部分;加强預防家庭暴力的宣傳,提高大衆對該問題的認識等。
香港家庭暴力的個案亦有增無減
近年來,香港家庭暴力的個案亦有增無減, 受害人當中又以新移民婦女佔多數。今年6月,社署委托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講師陳高淩完成家庭暴力的全港調查,發現一年內出現家庭暴力的家庭多達17萬戶,相等於全港家庭的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