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一天的聚会上,郭牧师以"认识大时代"为题介绍了士师记的背景。当时十二支派进入迦南地时违背耶和华的命与当地的居民立约,惹动神怒。
郭牧师说,不以神为自己的神是因,生活与外邦同化是果,鉴戒身处动乱时代的今日基督徒在动乱时代中在自己的位置上筑坛,宣告上帝是主宰。
以下是讲道内容报导:
【士2:1】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士2:2】 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 【士2:3】 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 【士2:4】 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 【士2:5】 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感谢主,感谢主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主的话语,培灵研经会是我相当佩服的神所使用的地方,神的道在这个时代藉著培灵研经会兴起。我的朋友鲍维钧博士多次为培灵研经会的讲员,他说讲培灵研经会很容易,为什么容易呢?他的意思是,培灵会的大众有渴望的心,很认真听道,有很多在背后为此祷告,在这样的环境讲道是最好讲的。但愿神继续使用。
这次培灵研经会,我选了士师记,看一下在这个时代神怎样兴起他的仆人。讲解一下士师记的背景,士师记连现在大概是3000年前的时间,士师记的时代,大概公元前1220-1020年,有的说大概1350-1500的时间,大概连现在3000年时间,是以色列离开埃及进入迦南地没有建国之前的一段时间。
这本书名为士师记,英文名为“Judges”,我觉得翻译为"士师记"更加合适的,因为这个不单单是审判官的意思。士师记"审判官"的意思只有底波拉出现过一次。其实士师是上帝兴起民族领袖。士师记用"士师"这个字,在文字上从来没有一次用名词,都是用动词,被兴起带领以色列百姓面对当时困难的一群人。
士师记精心的选材,当时民族领袖,不只是士师记里面的人物,但是士师记选择了个我们认为大士师,6个小士师。与我们分别大先知和小先知有类似的意思,大,不是伟大,是因为记录长,可能有代表性人物。六个大士师: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参孙;六个小士师珊迦、陀拉、睚珥、以比赞、以伦、押顿。我选择6位大士师事件与大家分享,加上士师记引言,加上最后两个故事,两个结论,我选择其中一个,一起八讲的内容。我们看一下
士师记的大纲
1.双重引言(1-3章) 1.1政治上的败坏; 1.2灵命人的败坏;
2.主要内容。士师事件。(3-16章)
3.双重结论。(17-21章) 3.1灵命上的败坏; 3.2政治上的败坏。
士师记是布局精密的一本书,他有双重的引言。在第1章-3章。一是政治上的败坏,士师记2章6节开始到3章6节,解释了为什么政治上的软弱是因为宗教上的软弱,灵命上败坏是政治败坏的根源。双重引言之后,3章-16章,士师记主要内容,然后是结论,引言是双重的,结论也是双重的。刚刚讲的政治败坏、灵命的败坏,首尾相应;这次反过来说,先说了侍奉主的利未人灵命上的败坏,然后说政治上的败坏。以色列不能够对抗迦南人,有内战,甚至有的支派快被毁灭。这是士师记的大纲。
士师不断循环的4个重点:
1. 以色列人离开神; 2. 上帝容让外敌压制以色列人; 3. 以色列人哀求转向上帝 4. 上帝兴起士师拯救以色列人。
士师记到底讲什么呢?士师记有一句名言,"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第一次出现在士17:6节、米迦宗教事件开始时,第二次是此事件结束时(士18:1),第三次是利未人道德事件开始时(士19:1),第四次是此事件结束时(士21:25)。
谁是以色列的王呢?有解经的人说,士师记后是王国的时代,特别突出犹大支,1章说了"谁能够先上去,犹大当先上去",是否突出犹大的位置﹖以色列尊重的王来自犹大支派的大卫王。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是否指的是大卫王﹖
我们读士师记,再读大卫王的时候,这个理想王并不是大卫王,理想的王是神自己。从属灵角度看士师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上帝的话,就会个人就任意而行,没有将神的标准放在当中,这个时代是混乱的时代。希望从这样大纲中思考这几天的信息。
以前有人讲过这样的话:"那个时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时代;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是光明的世界,也是黑暗的世界;是给人希望的时代,也是令人绝望的时代。我们是拥有一切,同时好像一无所有;我们是否走向天堂,同时又是走向地狱。"现在时代和以前的时代如此相似,任何的时代我们都思想到底有没有神存在。香港,中国,全世界面对世界问题,可能会想起这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很多工作机会,可能最坏的时代,因为有很多挑战,关键是是否有上帝做我们的王。
今天早上时间,讲引言的其中一部分。
士2:1-5节是1章的一个小结论。讲到为什么以色列人得不到迦南地呢?1章讲了很多支派做什么,2章讲了背后导致的原因。士2:6-3:6节:是引言的第二部分。
【士2:1】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这个有限的时间,我把这个部分分成3个段落。第一个段落2:1节——面对大时代的勇气。
第一个:面对大时代的勇气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上到这个字与士1:1节里面"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一样。这里耶和华的使者上去,耶和华上帝自己取了人的模样跟著上去。"耶和华的使者"和"神的使者"在旧约出现的次数在士师记共占了三分之一,这是相当突出的主题。在黑暗的时代,在挑战的时代,上帝有话临到我们当中。讲什么呢?先讲过去的历史。
【士2:1】 ……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
迦南地是应许之地,是流奶与蜜之地,不是有奶和蜜糖,是形容方法。"流奶"表示畜牧业发达;"蜜"表示农业发达。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到非常丰富的迦南地。这是第一步。上帝从把以色列百姓从埃及带领到迦南地,对摩西时代讲是当时的大挑战。对现在进入迦南地,面对迦南地,上帝让他们占领迦南地是这个时代以色列的人挑战。
每个时代每个上帝的子民都有不同的挑战,不能够单活在过去的历史里面。以色列百姓入迦南地要安顿下来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以色列过去在埃及为奴隶的时候。在不同时代上帝让我们有勇气面对当时的时代。这个是勇气的根源,是2章1节最后一句话。
【士2:1】 ……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从神学角度来看这是无条件的约,不是条件性的。这里是无条件性的,神单方面的,无论怎样败坏,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我们很怕面对时代挑战,因为时代挑战太困难了,我们会觉得自己太软弱,怎么有能力面对时代的挑战呢,倒不如平平稳稳,安安定定的过日子吧。很复杂的讨论,我是什么样人呢?我可以怎么回应呢?算了,我还是做自己应该做的,这个时代发生的什么事情好像跟我无关。其实这个根源就是我们不相信上帝永不改变。不是因为我做的怎样,也不是因为这个时代变得很好,所以才看到上帝的工作。无论时代怎样,上帝用不改变,我们怎样软弱,上帝的约永不废掉。
【士2:2】 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
以色列废掉上帝给的约,忘记十诫命中说不可拜偶像,上帝怎样做,虽然你们怎样做,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我们中间有为人父母的,有些父母做的,口不对心,父母对子女讲:"你这样不听话,不要再叫我妈。"这个是错误的教导,不要这样教。我做牧师和教孩子一样生气。小孩子让我生气的时候,我记得他们小时我这样对他们讲:"你让我生气,令我要惩罚你,我很不开心。"但是我又说: "我虽然打你,但是我永远是你的父母。"
上帝怎样﹖当以色列百姓拜偶像的时候,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上帝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这就是我们有勇气面对时代问题的根源。因为我们相信上帝不改变,在以色列百姓软弱中,神兴起合他心意的人为我完成他与人所立的约。
第二个:失去大时代的原因
以色列为什么失去大时代﹖
【士2:3】 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刚才2章:1-5节其实是1章的一个小结。
【士1:1】 ……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士1:2】 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士1:21】 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士1: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约瑟的家不是支派的名,他是代表了玛拿西和以法莲。22节约瑟家指的是以法莲,看士师记,以法莲这个大的支派带来很大麻烦,他们讲话声音很大,相当凶猛。从犹大到约瑟家,跟著27节玛拿西;30节西布伦;31节亚设;33节拿弗他利;34节但。
【士1:27】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 【士1:29】 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士1:30】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 【士1:31】 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 【士1:33】 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士1:34】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
大概地图环境看,从南到北。约旦河西的9个半支派先后被提到了,除了利未支派,因为利未没有分到地。这里把迦南地9个半支派的情况成列在这里,从南面的犹大支派,最差的但支派。
我们看一下犹大支派,犹大支派可以说是成功的。【士1:19】 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是最成功的,但是不能够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最后但支派。
【士1:34】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有2个类似的地方,最好的犹大,最差的犹大,都是住在山地,不能够下到平原。但是犹大是成功,但是失败。因为犹大主动的。但是34节,但是被动的,外邦人主动,不许他进入平原。
所有的支派,没有一个支派能够完成在神面前所利的约,完成他们本来能够完成的工。2章有小的结论。【士2:2】 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
以色列人与这地的居民立约,十分讽刺,不守神的约,反而与当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简单的说,以色列人与当地的人同化,又立约,又拜他们的偶像,从这里开始到亡国。以色列人从来没有离弃耶和华神,不过在耶和华神之外多加其他的偶像,甚至拜被的神觉得就是耶和华神自己。他们不是对神没有心而自称神的子民,但是不是全心全意相信神。以色列人同当地的居民立约,生活被同化,他们没有拆毁他们的祭坛,反而拜他们的偶像。
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与当地人妥协合作是根,还是拜偶像是根﹖当我们生活不能够以上帝为中心,拜偶像取代上帝的位置,用以色列人的情况来讲,他们不能够完全的将神作为神,除了神之外又加上其他的偶像。什么是根,什么是结果,圣经里面很多次提到,因为以色列人与神的关系断开,所以生活出现问题。罗1章讲到。
【罗1:18】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什么是不虔不义?不虔是没有虔诚的面对神;不义是与人相处不义的事情。他们把神所造之物当做偶像来敬拜,然后神任凭他们道德的败坏的时候,这个是果。在任何时代都这样:首先不以神为神,然后生活上面出现问题。对以色列来说,同当地的人立约通婚,放弃神子民应有的生活。今天面对社会上的众多问题,在教会神学界,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占中,有的人反对,有的人赞成这样的行动,甚至有些人说年轻人就赞成,我这样年纪就反对。这不是合适的场合讲的地方。我想讲关键地方,无论你持守什么立场,你有没有从上帝角度看这个问题呢﹖从上帝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怎样回应﹖面对这个世界,是不是你被同化了呢﹖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我觉得对的我不择手段达到这个目的,这是士师记责备的事情。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个人成了自己的王,我认为对的就做。我们可以有不同意见,不过我们有一位上帝。上帝怎样吩咐我们呢?耶稣的榜样怎样呢?面对时代的不义怎么回应呢?态度应该怎样呢?这个是处理问题的关键。以色列百姓被同化的根源,就是不以上帝为上帝。上帝看见怎样的情况,怎样回应呢?
【士2:3】 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 【士2:4】 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 【士2:5】 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如果你们单单看外面情况,神说我会把这些百姓继续放在你们当中,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以色列不尽责任,上帝不会主动拿掉这个困难,这个困难继续在他们中间,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这个困难会提醒你们,这是对他们的提醒,必作你们的网罗。你与他们立约,你不拆毁他们的祭坛,他们的偶象成为他们的网罗。面对这样的情况,以色列有什么盼望,上帝讲了这样的信息,期望以色列人怎样﹖
第三个:重拾大时代应有的方法
【士2:4】 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 【士2:5】 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波金是什么地方,解经有不同推论,大概知道地图上很难具体找到叫波金地方。波金的意思是"放声大哭"。波金在1节同样出现,神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
原来在早期七十士译本,希伯来文翻译为希腊文的译本,这是很多时候今天也引用的译本,那译本多加一句:吉甲上到波金,那里就是伯特利。然后我们再看创世纪35:8节,那里讲了一棵树,讲到利百加的奶母叫底波拉,讲到他在伯特利那里种了一棵橡树,那橡树的名叫亚伦巴古,亚伦巴古同样是"哭"的意思。根据七十士译本,加上刚才读的这个,我认为波金就是伯特利,或者波金最低限度是伯特利其中的一个地方,伯特利是什么呢?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殿。当他们哭泣的时候,他们回到神的殿,他们听到神的信息地方,就是上帝面前悔改哭泣,悔改不以上帝为上帝,与当地人立约,具体的表达是向耶和华献祭。悔改的时候就在那个地方、得罪神的地方筑坛献祭。献祭表示以神为神。他们心里悔改,然后筑坛,向上帝献祭。
弟兄姐妹,筑坛是宣誓上帝在这个地方的主权,我再一次用上帝的方法在这个地方与居民相处。面对时代的很多挑战,不全心以上帝为上帝的话我们就会任意而行。首先要悔改,如果没有百分之百以上帝为上帝我们都要悔改。处理问题上面不以上帝为上帝而以自己的方式,悔改筑坛,表示上帝在这里。面对社会上很多分化——我很无奈这样讲:其实上帝兴起很多人,在政治界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基督徒,他们都愿为神工作。但是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尝试用上帝的角度看。在娱乐界有不少基督徒,基督徒影响力在哪里呢?发生了多大的作用呢?神的心意是什么呢?
教育界可能有更多的基督徒,基督教学校有很多基督徒老师。我们会问基督徒在教育界、在整体的社会发生了什么重要﹖我们是否同化﹖是否无奈的继续用社会的方法呢﹖我们与士师的时代一样。大专学生,我们教会面临一个问题,今天的年轻人比例方面是教会最少的一个群体,一般教会年轻人的工作面对很大的问题。很多大专学生面对很大的挑战,教会告诉他们同性恋是问题,但是上了大学,教师和很多活动面对很大的难处,我想问:是否能够筑坛、在那里宣誓神的主权﹖能够和众多的弟兄姐妹聚在一起面对不同的世界的文化带来的挑战﹖
到内地工作,有人说十个回去内地工作的人十个发生外遇,问题严重。同样问:上帝给我们的处境有什么意义﹖我怎样回应上帝,我怎样在这个地方筑坛呢?家庭主妇是否为上帝筑坛呢﹖为家人祷告,为邻舍祷告。上帝让我们活在这个时代,总会有时代的挑战。如果我们不用上帝的视角看待就像士师的时代一样,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没有王,不全心全意以上帝为神。我们要重新建立我们的祭坛,看到社会不同的挑战,但我们知道,上帝永不改变,他是世界的主宰,他是香港的主宰,是全中国的主宰,究竟哪里有他的工人,用神的眼光,用神的话语回应这个时代。
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肯不肯在这样的时代以上帝为上帝,全心,全意以上帝的眼光看世界﹖在神的感动下在你的公司,学校,你的行业,为主筑起祭坛﹖
祷告
但愿上帝跟我们讲话,好像当日跟以色列讲话一样,如果我们看这个时代,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世人角度来看,没有从你的角度来看,求你赦免我们,愿你打开我们的眼睛,兴起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为你筑祭坛,见证你是全地的主宰。请你保守我们的心,完全的归向你,我们有得罪你的地方,我们有拜偶像的地方,用其他事情代替上帝的事情的地方,求你赦免我们,求你看顾我们。
奉耶稣基督圣名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