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卡什凯人 Qashqai

有一个族群,只有6%的人因为居住环境而有机会听到救赎福音,这就是居住在伊朗城市里的卡什凯人。其他94%,由于是游牧民,他们赶著自己的牧群,在伊朗南部的两个地区之间不停地迁移,故此没有机会听福音。 卡什凯人讲一种类似阿泽里语的突厥语言,是从其他地方迁移到伊朗的族群;他们以手艺见称,编织的漂亮地毯非常有名。主后七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伊朗之后,卡什凯人接受伊斯兰教。这是一次政治性、谋略性的接受,目的是避免遭受迫害。 从历史上看,卡什凯人并未真正信奉任何宗教。今天,只有很少的卡什凯人每天做五次礼拜,或者去麦加朝圣。1979年伊朗革命之前,亚美尼亚宣教士曾经向卡什凯人宣教,由于宣教士遭到迫害,宣教工作终止了。 祷告: 亲爱的天父,你愿意万人明白真道,听而相信得救,我们把住在伊朗的卡什凯族群,以祷告把他们每一个人,带到你施恩宝座前来。虽然他们的祖先,为了生活而信奉了伊斯兰教,求父的怜悯从高天临到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从那压迫和𬘡绑中得自由,可以因耶稣基督而蒙拯救。愿曾经撒在卡什凯人中的福音种籽,蒙主保守,在卡什凯人心间成长,求主兴起福音广播节目,用他们接受的语言,把主荣耀的福音传扬,让他们愿意收看波斯语的《耶稣传》和电视节目,认识耶稣基督是那位从高天来寻找他们的救主。如此感恩祈求,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默想: 文化异常--哭泣 bakah (一) 你们若不听这话、我必因你们的骄傲、在暗地哭泣.〈耶13:17〉 拉结为她的儿女哭泣,约瑟为他哥哥们的罪恶哭泣,婴孩摩西在蒲草篮中哭泣。希伯来字bakah在圣经用了一百三十次,描述因痛苦、忧伤、或甚至喜悦而发出的嚎啕大哭,可是在这段经文中,耶利米说了与所有其他用法截然不同的事,因为bakah是指大声哭泣,不是暗地哭泣。当古代中东人要表达他们内在感情的痛苦与眼泪时,不会用bakah这字。Bakah是发出声音,公开的哭泣。耶利米以超越传统文化的用法,来强调他的重点。你晓得这种苦痛、这种耶利米式的哭泣吗?这是他内心深刻的感受,是因为他所爱的同胞已离弃神的忧伤与痛苦,是看到自私的骄傲阻挡在我的亲朋好友和耶和华神的祝福之间,那种羞愧与揪心揪肺痛楚。这种哭泣巨大到泣不成声,深藏在我内心密室,是除了我灵魂的抽噎之外,无法用声音表达的撕心裂肺痛苦。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