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教会当如何面对六四的历史伤口 news@gospelherald.com.hk 編輯室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上午9:26 由温哥华短宣中心和浸信会信友堂合辨的"基督教信仰文化讲座"已经来到第25讲。在6月5日的晚上,为纪念六四20周年,主办单位特别安排了"六四的历史伤口──华人教会如何面对"讲座暨祷告会,由洪予健牧师分享信息,再由大温牧者带领会众一同祷告。 洪牧师首先分析各界面对六四的不同立场。20年了,无论是中国政府、民运人士和海外华人对六四的态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中国政府从一开始把六四定为"反革命暴乱",到后来称之为一场"政治风波",到如今则全面封杀有关六四的任何资讯和评论。 至于民运人士,仍是年年纪念和声讨,但声音却越来越弱。而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当初是一面倒地支持请愿的学生,近年也逐渐变得麻木与淡忘,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又成功举办了奥运,因此大家对六四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海外华人的基督徒是否有第四种立场? 今年是六四20周年,各地平反六四的声音和参加游行人数比过去几年更活跃起来。那么除以上三种立场外,基督徒是否有第四种立场?洪牧师清楚指出,基督徒拥有双重的身份与使命,我们既是天上的国民,也是地上的公民。作为天国的子民,基督徒有传福音的使命;而作为地上的公民,则担负起文化的使命,这两个使命是相辅相成的。 他说,神藉著六四的悲剧为福音在中国广传预备了人心。从第一个层面来看,六四摧毁了国人长期对共产信仰的最后一丝希望;第二,六四打击了中国传统以来知识精英的自负盲点;第三,六四及其后民运的衰落,迫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寻求苦难的问答。 这20年来,神藉著六四兴起教会、检验教会和装备教会,化咒诅为祝福。洪牧师继续说,因著六四,中国原本以农村为主的家庭教会,得以过渡为现今形成的城市和知识型的家庭教会。而在海外,原本以港台移民为主的华人教会开始热情地、大胆地向中国学人传福音,也因此形成了90年代后海外学人的归主运动。 再者,神又藉著六四检验教会。教会理应担当先知和祭司的角色,他例举了旧约圣经中一些先知的例子,如哈巴谷、以赛亚、阿摩司等,他们勇敢地揭露强权的罪恶。例如哈巴谷说:"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的有祸了!"(哈2:12) 先知斥责政治罪恶,是为了呼唤人回转。有了先知工作的根基后,教会才能发挥祭司的职分,就如代祷、医治、安慰和宣告神的救赎。因此,教会在分辨真理的公义和慈爱两者不可偏颇。 最后,神怎样通过六四来装备教会呢?洪牧师说,华人教会一向秉持著"圣俗两分"的传统,但他认为,真正的政教分离不是在谈及政治时,将真理的价值观从我们的信仰中拿走,也不是对政治保持沉默,乃是政府与教会在分工上必须有所不同。在关乎大是大非的事上,华人教会不可对罪恶抱有无关痛痒的态度。 他总结说,教会要学会在承担广阔、复杂的文化使命时,保持教会的合一,这样才能在弯曲悖谬的世代,成为神在地上设立的明灯。 在洪牧师分享讯息后,大温众牧者与会众一起为纪念六四20周年祷告。首先感谢神将六四悲剧化为对华人教会的祝福,也求主用十架福音安慰、医治受屈的同胞。最后,大家为在上掌权者祷告,求主赐给他们公义与慈爱的心,同时也为华人教会能承担福音与文化的双重使命祷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