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战胜贫穷——访问"教会关注失业行动"主席李炳光牧师

贫穷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星期三特首发表的施政报告中也提出有关扶贫纾困措施。早前由基督教协进会、华人基督教联会和教会更新运动联合组成的"教会关注失业行动"也就贫富悬殊举行了"跨代脱贫"研讨会。 本报在1月14日就贫穷问题和教会要担当的角色,透过电话访问了"教会关注失业行动"主席李炳光牧师。以下是访问的主要内容。 (问:本报记者 李:李炳光牧师) 问:造成贫穷的原因是什么?而当中又有否个人的因素? 李:个人因素是一个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贫穷有两种,有精神上的贫穷和物质上的贫穷。世界上很多人属于心灵上的贫穷,比物质上的贫穷为数更多。即是有很多有钱的"穷人",或者贫穷的"富翁" 贫穷有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因素,个人对工作、生活、生命的态度等也是其中的因素,比如懒惰,也是贫穷的原因。家庭和教育也会造成贫穷。至于社会环境呢,缺乏平等机会和有钱人剥削贫穷人等。 问:香港呢?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李:如果说贫穷,香港的50、60年代的时候更穷,但那时的环境是只要人肯努力的话,一定可以成央A比如香港的李嘉诚便是一个例子。 但现在香港整个经济转型,社会缺乏机会,比如工种减少,上了40岁的失业者很难再找到工作。教育上,虽然港府提供9年免费教育,但却忽略了0至3岁的学前教育;另外很多双失青年与家庭、父母的管教有关的。 父母的忽略亦造成跨代贫穷,比如父母领取综援,但没有放在子女的教育上;不买小朋友的书而去了旅行;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问:有人说帮助穷人是助长了他们不发展,你同意吗。而从圣经是怎样教导的? 李:帮助穷人的重点是引发他们的上进心,给自立更新的机会。圣经上说,持守爱心,不住行善,向著标杆直跑。 问:教会于是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教会又如何与政府、商界合作? 李:教会于社会中要作为桥梁的角色,连接政府、商界与社会上有需要的人,让他们更深明白社会上的需要。 问:基督徒的使命是传福音,如何把传福音结合在扶贫的运动上? 李:帮助贫穷人不可成为传福音的手段。扶贫是基于无私的上帝的爱。要寻找其他机会将真正的福音传递。 问:有人说,世界的资源是足够的,贫富悬殊的问题在于人不懂爱,不懂牺牲和分享。那么,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是不是教导耶稣基督的爱和倒空的精神? 李:是的,教会不单要向贫穷人传福音,向有钱人传福音更加重要,亦更加困难。大同社会,贫富均等是很难的,有钱人太自私,当然不是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很多。 问:教会的任务是这样,那么,你认为现在的教会在教导的焦点是否正确? 李:教会的反应不太积极,有忽略的地方。 现在有教会在中层、商业中心发展,吸引有钱的信徒。但是有钱的信徒在信仰上不积极,因为觉得自己有本事,但不知道自己里面精神上、思想上的贫穷。 问:"跨代脱贫"应如何落实? 李:教会于家庭的工作,特别是关怀贫穷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亦是非常重要。我们会鼓励教会多参与扶贫运动: 教会有很多的空间可以于扶贫上作出协助,例如可以提供地方给学生和儿童使用,为有需要儿童提供免费学业辅导,提供免费的社交活动、颗伴同行计划等。另外,香港很多的基督教团体办的学校,学校可以多关心和帮助贫穷的家庭的学生。 问:期望计划什么时候有成效? 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现在的是我们初步的计划,我们会看顾每一步行动,不断的关心,不断的探索。 看起来做的也很少,但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点,会变得多起来,会变大的,就好像芥菜种子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芽,但长起来的话,会成为大树。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