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怪兽家长"慈严有度"育"出好子女

拒做「怪兽家长」慈严有度「育」出好子女
其实父母都不愿做怪兽家长,又不愿做虎爸虎妈,结果对子女束手无策。
今日香港父母不易做。虽然经济条件优越,但子女教养却成为现代父母的超级大难题。近期心暖心辅导中心通讯"送给子女5星的礼物"和基督教优质教育事工出版的《教庭教育报》的"管教的体验"二文都不约而同为父母献策,如何能教导孩子有方。

一个孩子的心身发展是否健康,与父母的管教态度有著极大关系,拥有良好的沟通方式、严慈有度的处理准则是培育健康孩子的"利器"。然而在香港社会不少父母侧重于事业,把管教子女的工作"外判"予家佣,使孩子教育备受忽略。

心暖心辅导中心期刊一篇名为《送给子女5星的礼物》的文章指出,香港人平均每周与子女相处的时间过少,母亲大约会花六小时,而父亲则只用三十分钟,与子女沟通存在严重不足问题。

据统计,本港每八个家庭,便有一个聘用外佣来照顾家中老少的起居生活,甚至把作为父母的责任"全权"交由家佣承担,严重影响子女的成长。由此可见,父母想要孩子"听教听话"就必须先有适当的管教态度。

以良好的沟通代替"打"与"罚"

孩子不免会做出一些与父母想法相违背的行为,令父母感到苦恼、甚至生气。这时期,父母如何对待子女的错误行为就成了日后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般传统的"打"与"罚",相对只会使他们"学精而不是真正学懂",亦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后发展。据美国"儿童医学"的研究报告指出,有些父母以体罚方式来管教孩子,长期受体罚孩子,使子女成大后暴力倾向大增,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于子女的错失,父母应当抱有一种"宽恕后再教育"的态度来处理,透过对子女的宽恕让他们学会原谅、宽恕别人,有利他们日后的发展。"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著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并在这种基础上与子女建构良好的沟通关系,循序渐进地教导他们,诱使他们改变,并养成有错就改的习惯。

"严慈有度",因应情况灵活运用

对于现代孩子来说,不论是放任、溺爱还是严苛、体罚,过严或过轻也不利他们心身发展。《家庭教育报》编辑林龙珠认为:父母看见子女的行为违反了自己的心意,就会施以体罚或剥削等方式管教,这不但不能帮助子女控制自己的行为,反而更破坏亲子关系,加强反叛行为。所以对于规范子女的行为应该采取"严慈有度"的态度,并针对不同时期运用合适的管教方式,例如在子女犯下错误时,作为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让其任意枉为,爱做就做,反应要作出适可而止的责骂。所谓"一句责备话、深入聪明人的心、强如责打愚昧人一百下。"(箴17:10),以作充当著教育作用,警醒他们不要重道覆辙、重复犯错。

林龙珠又提出建立子女日后做正确事情的人生态度和技巧的必要性。当子女做了正确的事情或达到指定的要求,作为父母的应当要毫不吝惜地对他们作出称赞、鼓励和认同,以"慈爱"的态度去增加子女做"好事"的动力和提升子女对是非黑白的辨析能力,并学懂待人处世之道。有统计显示在200个在成长中获得父母认同的孩子中,超出七成能学会自主和独立,有利个人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适当的赞许更有利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

香港家庭及事业发展服务训练总监司徒汉明在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亲子有感情基础,当子女不同意时,但知道父母爱惜,多为会勉为其难听话;如果亲子关系差,当有事件冲击便会出现反弹,子女故意不听教。"因此,适当的仁慈是父母对待子女的应有态度。当然,亦不能"只慈不教",当个"怪兽家长"。

应抱"预防胜于治疗"态度,避免后悔莫及

"预防胜于治疗"这个道理不单止适用于个人身体健康方面,也适用于管教子女行为方面。一般而言,习惯的养成多为由小到大,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形成,因此父母亲想要规范子女,或是想其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必须从小入手,及早为他订定适当且合理的准则或家规。

《送给子女5星的礼物》文中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柯尔柏格的说话提到:"孩子从小就要学习重视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范,父母应及早教导子女对错,可做与不可做,使孩子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觉中成长。"所以作为父母可以从子女的学习与玩乐,作息与使用电子媒介的时长等方面下手,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自己设定的"生活模式",使他们较易接受父母的安排与规教,有利加强子女对自己的认可性和归属感,同时亦易于溉输父母亲的价值观等。

十二岁前是教育儿女的"黄金教育时间",若错过了而子女又不幸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父母再而想作出规范、甚至示意要他们改变,问题就变得十分复杂和严峻了。圣经亦勤导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相处,充份把握子女的"小时候",因为当子女长大后父母要找他们陪伴都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更莫说要规教他们。

故此,为人"父母"应当善用子女的成长时间,采用一种"预防胜于治疗"的态度去规教子女,以免错失时机,后悔莫及。如圣经说:"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

设立"适度应许",合理的自由度,有利家庭和谐

俗语云:"修身齐家平天下",没有良好的家庭便难以治理好国家。那么对父母而言,试问没有气氛和谐、意见一致的家庭背景又何能管教好自己的小女呢?林龙珠也再三强调维系夫妻感情的重要性,指出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深远和伤害很大。

在父母亲极力维护家庭协调和谐的情况下,子女的行为态度也会影响家庭的气氛。此时给予子女适度的自由和特定的空间,更有利他们增加对家的归属感以及爱护度,降低反抗情绪和反叛行为,亦有助他们发展个人兴趣或专长,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又有减压作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独立自主,有利他们健康成长。

英国一项民调显示,孩子每天由父母接送上下学,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童不知道住家邮递区号,五分之一的甚至不知道住家地址,更不会自己回家。可想然知,父母对子女的适当"放手"对子女的成长是有利而无害的。

"虎毒不吃儿",试问又有哪个父母不爱锡自己的子女?但现代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除了呵护备至外,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故想要把子女"育成"至明白事理的懂事孩子,父母的态度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