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窮人心繫社區 信徒自發跳出教會實踐愛

關愛窮人心繫社區 信徒自發跳出教會實踐愛
一眾義工與無家者一同談天。(圖:Benson Tsang)
關愛窮人心繫社區 信徒自發跳出教會實踐愛
端午節,無家朋友及基層長者大排長龍,Benson和一眾戰友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向伸過來的手遞上熱飯盒和飲品。(圖:Benson Tsang)
關愛窮人心繫社區 信徒自發跳出教會實踐愛
Benson眼中的城巿怪像。系列名為「看見‧不看見」。(圖:Benson Tsang)
自去年三月起,創辦人Benson Tsang及一眾核心人員本著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發起帶著食物探訪深水埗的無家者,在社區真真實實實踐愛與關懷。參與者大部份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但他們不是帶聚會的心態,也不是為了向無家者傳福音,乃是為了要學像耶穌親近窮人,在社會實踐愛。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Benson定時在網上召集有心人參與『平等分享行動』。這行動有點於「做義工」、「做善事」、「去幫人」,也不是社關行動。他們只是走到社區將自己擁有的東西、食物和別人分享,是一個沒有階級、身分平等概念的分享行動。參加者大部份來自不同的教會,也有少部份是未信者,他們來自各個階層:沒有團體、沒有組織、沒有任何架構和背景,連網絡群組也沒有。

這行動沒有宣傳,只靠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行動者大多互不相識,全是獨立個體,歡迎任何人加入。但驚人的是這行動由初僅十個核心人員,直至上月已吸引了近150人參與。

這行動的背後是Benson那「十架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但他強調行動中不帶宗教色彩,也不會帶著教會名義。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非信徒也歡迎。他期望參加者在參與行動後,將人人平等的信念帶進各個社區,並在各個社區實踐愛與關懷。

他亦感嘆現時教會架構仍有不足之處,內聚力強,但容易忽視窮人需要,社會於疏離。大部份教會的真理價值實踐於教會裡,卻未能同樣實踐於社會的層面上。例如一些教會活動高舉聖經價值,讓信徒實踐信仰,稍作體驗,但卻只限於一次性的活動。他認為正確的價值應時刻實踐出來,並發揮於社會層面上,讓更多人接觸正確的價值。

愛與關懷在聖經中是重要的一環,若只在教會四面牆中實踐真理,那豈能算是實踐真理?他明言,信仰不是一個內向的信仰,乃是一個外向的信仰。信徒應用行動活出信仰,親身了解弱勢社群的需要,關愛貧窮人。若信仰與行為相違背,作為信徒面對社會矛盾和問題時仍處之泰然,乃是違反基督的教導。將愛與關懷帶進社區,用愛接觸窮人,與陌生的人實踐愛與關懷,更加能活出基督的樣式。

他建議現時信徒不能單單追求屬靈上成長或教會生活,仍需關心社會發展,尤其對於弱勢社群的關愛工作。教會應鼓勵信徒將愛及關懷帶進社區,活出有愛的基督徒。

他反思現時的教會,大部份以人數增長作為指標,亦有中產人士作為骨幹,容易遇上忽視貧窮人的問題。無庸置疑,在信仰上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提出教會應正視其問題,否則疏離社會現象日漸嚴重,最終有礙傳福音之工作。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