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波6月7日确诊原发性晚期肝癌,在疾病进入晚期之际未受批准保外就医。在外方呼吁下,他仅被转移至医院,但仍然受到隔离。至13日,他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刘晓波大半生为中国的人权努力。他在89民主运动后,被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入狱。后他多次以各种形式向政权进言,但多次被囚禁。2008 年,他和其他人权运动家提出著名的《零八宪章》,促中国民主治国,保护人权等主张,共吸引逾万人联署。翌年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虽然单纯的改革心未换来正面成果,然他保持赤之子心。2009年,他在法庭受审时提交陈述文章《我没有敌人》,文中写道:"我坚守著二十年前我在《六·二绝食宣言》中所表达的信念 — 我没有敌人,也没有仇恨。所有监控过我,捉捕过我、审讯过我的警察,起诉过我的检察官,判决过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敌人。"
"因为,仇恨会腐蚀一个人的智慧和良知,敌人意识将毒化一个民族的精神,煽动起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毁掉一个社会的宽容和人性,阻碍一个国家走向自由民主的进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超越个人的遭遇来看待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以最大的善意对待政权的敌意,以爱化解恨。"
刘晓波对基督教有深刻的思考,他表示"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是有宗教性虔诚,那种博大的深刻的宗教情怀常常令我感动不已"。他深受基督精神影响,并写了不少文选诸如《铁窗中的感动:狱中读〈论基督徒〉》、〈被上帝驯服的恺撒,被信仰征服的权力〉,深刻反思基督宗教的情操。
香港崇基神学院院长邢福増在《刘晓波谈基督徒的良知、抗争与坚忍》文章中写道:"这种源自基督教的坚忍精神,确实已内化在刘的生命中,成为他推动中国民间维权运动背后不可或缺的力量,也为其非暴力抗争烙下基督教精神的印记。"
刘晓波曾写道:"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教徒,不会进入有组织的教会",并形容自己是"非基督徒但尊重基督教的自由主义者"。可惜的是,人们无法知道刘晓波最后有否皈依基督, 也未能知道他能否到达如他在人间所向往的那和平、人人幸福快乐的真实的天国。
刘晓波在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他"在中国为基本人权持久及非暴力的努力",并指他"俨然已成了方兴未艾的中国人权奋斗的标志与丰碑"。但到了12月10日当天,被中国当局囚禁未能席在奥斯陆举行的颁奖礼,亲属被禁代领。结果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颁奖台上安排了一把空椅,代表受到监禁的刘晓波,并保留奖状待他领取。
但直到昨天离世为止,他亦无机会亲手一碰这个属于他的荣誉。英国广播电台称他为"无法领奖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发声明赞扬了刘晓波的贡献:"刘晓波将其一生贡献于改善他的国家及全世界,以及对公义与自由的追求。我在此向刘晓波的太太刘霞,并所有他爱的人致真诚的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