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堂奮興會(八) 費蘭度:對人敏感,向神降服

第85屆港九培靈研經會報導

晚堂奮興會(八) 費蘭度:對人敏感,向神降服
費蘭度博士第八晚發揮的訊息的主題是「對人敏感,向神降服。」
費蘭度博士除了一直致力關懷弱勢群體,也關心別人內心的感受。所以港九培靈研經會第八晚奮興會上,費博士要發揮的訊息的主題是「對人敏感,向神降服。」

現在,讓我們重溫一下精彩的內容:

來到第八天,我們離開哥林多前書第四節進入第五節。今晚我們要看第5節,兩個關於愛的特徵。愛是不作害羞的事,不粗魯。愛是不會無禮,不會做一些羞恥的事。

對文化敏銳

在這一章之前,保羅提過教會中曾發生了兩件羞恥的事。在11章的2-16節,就是說一些婦女在出席某些場合時的裝束不合體統。然後在林前11:17-34說到在他們聚餐的時候,富裕的人忽略了貧窮的弟兄姐妹的需要,把食物吃光。在今天,我也想到類似的情況,就是大家興高采烈地享受聚會,完結以後,只留下一人來收拾東西。對於別人的人需要,沒有一顆敏銳的心。

哥林多前書7:46中,保羅用了同樣的字,他說:「當時,你們可以不結婚就不結婚,因為當時的處境是有這樣的需要。」他說:如果當時的處境是不合適,或是無禮,或者是對別人的需要沒有敏銳的話,不如嫁娶吧。他的意思是,有一個人和別人談婚論嫁的人,突然間取消婚禮,是因為神呼召他去祈禱。我想這種的無禮、麻木不仁的事,只有軟弱的人才會做的。

我們斯里蘭卡的人很喜歡打尖,我經常叫他們不要插隊,因為軟弱的人才會插隊的。因為不夠力量去為別人設想,才會插隊。這個社會中,人是很容易無禮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很注重效率,什麼都要快速進行,所以很多時候也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

說話像用鹽調和過一樣

我想最容易表達無禮的就是說話。哥羅西書4:6給我們這樣一個忠告:「言語要帶著和氣,就像用鹽調和一樣。」所以我們說話的時候,有兩方面要注意。第一件事就是要柔和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像用鹽調和過一樣。和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帶著思慈。以弗所書4:32:「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有時候,有些大人物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很自以為是。基督徒是不能這樣說話的,我們是滿有恩惠的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要感激神給予我們許多的恩典。當我們的心中充滿著因著恩典而來的喜樂,我們的痛苦便會被沖走。這樣的話,我們在待人接物就不會把這些事暴露出來。

有時候,有些人的生活很煩躁,很小的事情也會責罵別人。比如駕駛的時候拚命地響鳴。我們要學習與別人講說話時要和氣。接下來,我分享一些斯里蘭卡的事,但大概可能你也會在香港看到類似的情況。

有個廿七歲的女孩子,教會中每個人都問她:「什麼時候結婚呢?」因為她還在單身,所以她便害怕再回到教會,怕被問到痛處,好像神令她有單身的時間是不好的。當她嫁人幾個月後,別人又問她:「什麼時候生小孩子呢?」這樣的問題令她煩擾。別人給她的感覺就是迫著她要生孩子。終於生了一個孩子。當這個小孩子三歲時,便生第二個了。然後,這些人又問比較年長的孩子:「現在你有了弟弟或妹妹,父母便不只愛你一個了。」就是這樣的說話令兩兄弟不和。然後,這個小孩子生病了,那些人又問他的父母:「是不是晚上讓他洗澡呢?或者是不是讓他到處跑呢?」這些話一切都是無謂的。

所以基督徒對人的反應是有敏銳的心。其實這種敏銳的心,任何地方也是需要的,在家庭之中更加是需要的。在說之前,我先補充說一下,能夠敏銳而不失禮的就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基督徒是以尊重別人的眼光來看待別人的。

南非的曼德拉是一個偉大的人,他住在監獄時,想起他小時候在教會的日子,所以決志成為基督徒。甚至在監獄中去信各培理說:「我看過你的電視轉播。」但有段時間,他的顧問很不高興,因為孟德拉對人實在太有禮貌了。當他做總統時,當別人進入他的房間時,不論任何人也會站起來歡迎別人。所以他的顧問便說:「其實你不用每次都站起來。」不過,話就是他待人接物的方式。

決意不以粗魯或輕率待人

基督徒是會尊重別人的,因為神會看顧我們,所以其他的事是不重要的。我們要建立別人。

現在來說說家庭的事情吧,其實我們在家裡的時候說話是最粗魯的。小孩子對父母不耐煩,父母對小孩子也是如此。大家將社會上的怒氣帶進家裡。有時候,你會聽到某些人在接聽電話的時候,你會想話筒對面的是什麼人。有些人一接聽電話時會顯得很煩躁,很是沒有禮貌的。這個時候,你便猜想這可能是他的太太。其他人的電話他卻顯得溫柔。當然,有時候也能看到他對太太說話時的溫柔,所以這是我們能夠決定的。當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有很多的壓力。當我們是在上班時,大庭廣眾,我們不會輕易把情緒顯露出來。

在我讀神學院時,我的室友是半工讀的,在迪士尼工作。他告訴我,他的上司經常巡視員工有沒有微笑。在此之後他很討厭笑,因為他的笑容是假的。在回到家中,便原形畢露。不經不覺,自己也習慣了在家中不用對別人有禮貌。

這是錯誤的。因為家庭是我們最需要負責任的地方,我們做父母的,如何向小孩說話,是直接讓他們瞭解自己是否有價值。他們的自我價值,是在家中塑造出來的。如果家中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在他們有需要時聆聽他們。這個小孩子在成長之中一定會有健全的人格。如果太太在家中對丈夫說話時很粗魯,或是丈夫對太太的態度不好,他們是在傳播一個錯誤的信息。結果這個家便變成一個不快樂的家。在這個關係中成長的小孩子,也不會健全的。

夫妻不和會令你的配偶更容易受到試探。要是丈夫在家中經常被罵,在公司中又有個年輕貌美的同事,什麼都對他說好,對他溫柔至極。因為這個男人回到家中,經常被罵,這當然希望留在公司,因為在公司他才找到他的價值。撒旦就在此時偷偷進入,令丈夫享受與年輕貌美的同事的關係大於與太太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就是這樣墜入陷阱。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愈忙的人回到家中便愈累,他們的配偶看到看到他們這樣勞累便不高興了。結果家裡變成了不快樂的地方。很多人就是在這些時候便與同事誤入岐途,所以我們很需要努力地維繫家庭。

在第一個晚上,我們已經說過基督徒的愛是一個很有決心的愛,是刻意的,不是隨便就會有的愛。所以我們在家中要作決定,決定不跟小孩子粗魯地對話,也不允許自己說出煩躁的說話。當你很忙,你的兒子來呼喚你:「爸爸。」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耐煩地問:「什麼事?」但你要記得,你要決定去轉一個語氣,去作一個決定以一個溫柔的語氣跟兒子說話。

所以基督徒的愛是刻意的。但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這方面失敗。雅各書3:1:「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第2節則說:「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所以我們在家中都會犯錯,當我們犯錯時,我們需要決定,就是決定開口認錯。在我年輕時,一個傳道人的一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在家中最難以說出口的是就是『我錯了,對不起』。」所以當我們知道自己做錯時,一定要開口道歉。

我們傳道人也要這樣做。今天我記得我出門前很忙碌,沒有顧及太太的感受,其實她也是面對很多的壓力,但我沒有表達應有的關心。我很粗魯,所以中午時,我發了一個短訊給她:「對不起,我很忙,所以沒有顧及你。」然後她回覆了我:「你已經第二次就對不起了。」她很高興,因為我送了這個短信給她。

我們需要常與神的愛緊密聯繫

所以我們需要時常打起精神。其中一種克服這種煩躁的心情,就是多安靜在主的面前。當你靜心親近主的時候,你便會放緩腳步。

我不知道我有否有說過這一個例子,是關於一位忙於工作的姐妹,就算在家中也是十分忙碌。她一出門的時候便走的很快,她乘坐地鐵的車程需要半個小時。當她步出地鐵,便跑回辦公室,然後便不停地工作,所以她整個生活都是很忙的。但在地鐵的時候,也時有半個小時的,因為她的生活習慣了忙碌,所以半個小時也在地鐵上走來走去。其實她可以靜心下來,這就是親近神所享有的。

可能你很忙碌,但這個時間是被劃分出來的,是不能被其他事情所侵佔的。所以不論我們有多麼的忙碌,這段時間是給神的。我們需要用時間親近神,令你放慢腳步,在忙碌之中亦有半刻寧靜。如果你很忙,要放棄好幾樣東西,但不論要放棄什麼事,也不要放棄親近神的時候。我曾聽一個傳道人說:「如果你忙碌得連祈禱的時間也沒有,那麼你真的是很忙碌。」

失去興趣的對話

哥羅西書4:6說出另一方面關於談吐的問題:「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這裡,我們會說到一些很沒趣味的說話。例如,你在很匆忙的時候,有人跟你說一試長篇大論的說話,你默默禱告:「神啊,請讓他盡快停下來吧。」我們需要對別人敏銳,如果別人沒興趣聽便不要說了,我們要有敏銳的心。小朋友問媽媽:「為什麼月亮是白色的?」媽媽說:「不要問我,問爸爸吧。」小朋友便說:「那麼我不想問了。」因為他知道爸爸一定會長篇大論。

我曾經說過我的太太曾經得過癌症,感謝主,她現在康復了。但她做過手術以後,每隔兩天便要到醫院換藥。所以每次覆診我也會送她到醫院,然後停泊汽車。有天,我如常這樣做,泊好汽車以後便準備回去太太的身邊。半路上,遇見一個基督徒朋友,他是一個很喜歡分享神的恩典的人。他說完一個見證又一個,沒有停下。我的太太在等我回去,但他不斷在說。感謝主,最後有另一個朋友出現了。他跟我打招呼:「你好,最近怎樣了?」我便跟他說:「我太太在等我,我要回到她的身邊。」在此之前,我是半句說話也說不出來。我們所說的就是敏銳的心,為別人設想,神常為我們設想,所以我們也要為別人設想。

愛並不堅持自己的方法/途徑

第二個原則,愛是不會堅持己見的。即是不要只顧自己的想法。為別人設想,是經常要因別人的緣故而放棄自己的計劃。對某些人來說,即失去自由了。他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別人剝削。他們受苦,因別人堅持自己所做的事。他們希望要自由,所以很害怕改變自己的計劃。很多時候,人也有這個問題。但基督教是一個降服的宗教。什麼是降服?就是拒絕堅持自己的權利。

降服慾望三途徑

美國有位去印度講道的傳教士叫Stanley Jones。他很多時候講道的主題是:「降服,以致得勝。」他提到,每個人對慾望也有不同的反應。我們是被罪所污染的人。這個世界因罪而腐壞。所以我們的慾望受罪而影響。所以我們要如何處理慾望呢?Jones提到回應慾望,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回應,就是縱慾,無論是好是壞,想做便做。有試探的時候,不用考慮便回應了它。當你,你這樣做的時候,你便不像人了。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我們受造是因為聖潔。有人說:「神從來不會令我完全不會犯罪,不過祂令我不用犯罪亦能感到到高興。」如果你無止境地縱慾,你註定會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所以人回應慾望的方法,第一個便是縱慾。

第二個回應,就是慾望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就要禁慾。這種的禁慾苦修,如果你希望得到光照,便要禁止一切的慾望。其實這一切都與人性不相乎。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有慾望的這種能力也是神所給予的,慾望本身並不邪惡。

第三種,就是降服,意思是把我們的慾望降服並交託給神,然後神把它救贖過來,再歸還我們一個好的慾望,讓我們享受它。當我們的慾望被神所救時,我們便能享受這些慾望,我們並不是要丟棄這些慾望,而是要交給神所拯救,然後與神的美意互相結合。神的善良有可以喜悅的美意,所以降服並不是苦差。

愛顧及別人

很多時候,保羅提醒說,基督徒常因別人的緣故而有所犧牲。林前8章:「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你很喜歡吃這種東西,別人卻不喜歡,那麼你不吃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人生並不只為進食。第9章,保羅說:「我為著把福音有效地傳給某些軟弱的人,所以放棄了某些的權利。」第10章則告訴我們:「不要求自己的好處,要求別人的好處。」林前10:33:「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 ,叫他們得救。」

在腓立比書2:4中,保羅說到教會的合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所以基督徒是經常顧及別人的。有時候會因為別人的事情而放棄了自己想做的事。這是與世人一般的想法是不相乎的,因為現今的社會中,每人也在說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你要找到自我價值,所以,你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中,最崇尚個人主義。個人主義的興起,結果便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無法長相廝守的原因。為別人而活,成為自己最大的重擔,既然是束縛,所以說要把它解除。所以有些人在教會有問題時,便轉去第二間,或者是這個人很難相處的話,便去認識另一位朋友。其實這樣的意思是隨心而為,不會顧及別人。

我們在斯里蘭卡裡有間銀行有個廣告:「不要問為什麼,要問為什麼不行。」他叫這個為生活的貸款。你想購物嗎?不要問為什麼要買,而是要問為什麼不買。這個世界是這樣思想的。

我告訴大家,我在同一個機構中,已經全職服侍三十七年了,也做了十年的義工。所以我在青年歸主協會的關係一共有四十七年。而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由青年歸主協會帶來的。有時候我也會想:「為什麼會這樣的?不如走吧。」不過神既然派我到這裡服侍別人,我也想說,我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亦是從這裡帶來。最痛苦和快樂也是青年歸主協會帶給我的。當我再想它的時候,我再不會想那些痛苦的事,而是想那些快樂的事。

你知道嗎?不願意交出自己、不願意降服是愚蠢的事。Stanley Jones曾經說過:「要是你不向神降服,你便是把自己看作神,向自己降服。」我們自己變了神,你不會喜歡你自己這個神的,因為當你為所欲為之時,你也不會喜歡你的所作所為。你明白嗎?你不向神降服,你便是把自己看作神。但你不喜歡生活中很多的事,就算你做了自己喜歡的事,結果也是不快樂的。

自己及自我價值

這不同於沒有「上進心」

雖然我的計劃全都泡湯,但神的計劃更加好,我們的神說是這樣行事的。

當然,我也很想說:「我真的為神犠牲了許多事。」也很想可憐自己,但我說不出口。我唯一可以自憐的就是我犯罪。因為羅馬書8:28:「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在36節:「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有些人讀到這個經文,便害怕了成為羊。但你看看下一節是怎樣說的:「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不但得勝,而是得勝有餘。因為這件事,我們將會得到更好。這不能說明在你的人生中並沒有雄心大志,基督徒是已經看到神榮耀的人。人看到神的榮耀後,一定會有雄心大志,這裡就是想反映神的榮美。

林前10:31:「所以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我們要精益求精,因為我們的神是最好的。我們盡力做到最好,因為我們想反映神的榮耀。所以不要放棄你的夢想,只要這個夢想是從神而來的話,便要努力去追尋。神帶領我們走的路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但最終的結果是更加美好的。所以降服不是在爭戰中打敗仗的意思,在爭戰中你降服便什麼都失去。基督徒把一切交上,以致神可以救贖我們,並恢復給我們,以致我們能夠為祂而活。

主為我們有美好的計劃。有時候我們不明白祂的計劃是什麼,但祂的計劃永遠是最好的計劃。你願意把一切降服嗎?交上一切並說:「主,我願意忠於你,我不要堅持自己想做的,因為我知道祢為我所有的是最好的。」

亨利馬田—為上帝獻上一切

劍橋大學一位修讀數學的學生,他是非常出色的學生,他得到的獎項是名列前茅的。他的名字叫亨利馬田(Henry Martyn)。他認為神呼召他到穆斯林成為傳教士。當時,他與一個很好的姐妹談戀愛,這位女士叫Lydia。亨利對Lydia說:「神呼召我去印度,我們可以去那裡一起服侍神。」Lydia為這件事祈禱,祈禱之後,Lydia說:「我不認為神也呼召我去。」其實她也是一個很好的基督徒,但她真的認為神沒有呼召他。所以他要選擇,印度或是Lydia。他最終選擇了印度,因為神呼召了他。最後,他在日記上寫下:「親愛的Lydia和天職是不同的方向,但神不丟棄我。神比Lydia更加靠近我,所以祂不會放棄我。」

亨利馬田是個天才,他翻譯了聖經,翻譯了當時穆斯林的語言,接著又到了當時的波斯,翻譯了波斯話。然後這裡的人說:「這個翻譯得太好了。」他很年輕,不過病死了。有人說:「太可惜了。」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翻譯了兩本聖經。在130年後,在當地兩個語文的聖經仍以他的譯本為藍本。在中東,有人找到了他著作的書的手稿,是他的日記。於是他們便把日記寄回英國。朋友開始閱讀他的日記,他們看到一顆為主焚燒的心。然後,他們把日記仿印成書。因著這本日記,有很多人受感動,於是到印度各地傳教。

今天在印度和美國有一個叫「亨利馬田的穆斯林研究中心」。亦有一個大會特別紀念他的宣教講座。有人稱他為英國最出色的英雄人物。而這個偉大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他獻上。

呼召

或者神就是要呼召你為祂獻上,願意向祂降服。有時候神會把它交回到的們的手中,不過我們要願意交出,當我們願意,我們就是把自己向神敞開,以致祂的計劃能夠降臨在我們身上。就像保羅所講,這是信存善良所喜悅的。既然神的美意是這樣的,何不得著最好呢?所以親愛的,我希望你們能夠回應神,告訴祂:「神啊,我會把它交上,我不會放棄。」全然交出所有,令神能夠救贖這一切,把喜樂的生命交給我們。

讓我們祈禱:「感謝我們的神,為我們每一位也有美好的預備,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計劃實在是太過渺小,與祢為我們訂下那個美善的計劃並不相配。所以主,我們願意交出一切,令計劃和慾望都交給祢。求祢幫助我們,奉主耶穌基督之名,阿門。」

晚堂奮興會(八) 費蘭度:對人敏感,向神降服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