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冰面积减少四成忧现天坑
该次研究项目召集来自11个国家或地区144名北极科学家研究北极系统的现状,并于去年12月13日发布《2022年北极报告》,发现北极的降水量在所有季节都在增加,而且这些季节在变化。
大部分新降水现在都以雨的形式落下,有时是在冬季和传统上一年中的冰冻时期,这扰乱了人类、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日常生活。
道路结冰的频率更高,社区面临更大的河流洪水风险,对于土著驯鹿放牧社区来说,冬雨会形成一层无法穿透的冰层,阻止他们的驯鹿接触雪下的植被。
报告分析北极降水量增加有多种原因,随著海冰迅速减少,更多的开阔水域暴露在外,从而使大气中的水分增加。追踪44年卫星记录,发现整个北极地区的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40%以上。
北极大气层的变暖速度也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多,而这种较暖的空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在地下,更加潮湿、多雨的北极正在加速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大多数北极社区和基础设施都建立在永久冻土层之上。其结果是建筑物倒塌、道路下垂和开裂、天坑出现以及沿河流和海洋的社区海岸线倒塌。
对于这些生态敏感的水域,增加的船舶交通引发了紧迫的担忧,从北极贸易路线的未来到对北极人民、生态系统和气候造成更多人为压力。鉴于当前俄罗斯与其他北极国家因乌克兰战争而导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存在不确定性,这些担忧尤为明显。
报告建议,北极快速变暖需要新形式的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包括科学家和土著知识持有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信息共享。此外,合作和建设复原力有助于降低某些风险,但全球采取行动遏制温室气体污染对整个地球至关重要
冒险家北极放置教宗通谕
气候变化正在逐步威胁人类生存条件,地上和海洋许多生物性命受威胁,至终形成为巨大的连锁破坏。
2016年有9位阿根廷冒险家,包括军人将教宗的通谕《愿祢受赞颂》带往北极,特别在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
他们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在北极扎营然后完成74英里的路程抵达地球最北端,并且发表宣言指,气候变化和环境受破坏后果,北极是一个指标;教宗也认为全球人类必须合作令地球回复合适人类的状态,探险之旅最后在十天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