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全牧师:领受宣教感动的人多 付予实践的人少

李秀全牧师:领受宣教感动的人多 付予实践的人少
世界华福大会总干事李秀全牧师到访马来西亚,与大马教牧及信徒分享"今日华人教会与宣教"。(图:基督新报)
世界华福大会总干事李秀全牧师本月中到访马来西亚的行程中,在吉隆坡福音堂出席由西马华福主办的公开聚会,与大马教牧及信徒分享"今日华人教会与宣教"。随行的包括李师母及华福大会总干事秘书丁师母。会上,李师母亦分享夫妇俩参与宣教的始因。

宣教不单是领受感动,而在乎实际行动

"你不要单单讲道,而是要去行道",李牧师在谈及宣教时如此提醒,现今人人谈论差传,容易沦为"我差你传"。他提及,领受宣教感动的人很多,可是付上实际行动的人很少。这也是不断催逼夫妇俩在55岁的退休之龄,毅然踏上宣教路的原因。

宣教不单是爱灵魂,而是先爱神

李牧师清楚指出,宣教不是因为对灵魂起怜悯之心开始,而是因为耶稣基督。李牧师说明,"戴德生爱中国,是因为他爱主"。在戴德生的名言中提及,"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若我有千条生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其后还有另一句话,"不,不是中国,是基督"。马礼逊爱中国,因为他知道主先爱他,它需要先爱主,才可以爱中国。李牧师提醒,我们不只是看到世界的需要,而是看到主的心。

从历史角度看华人教会的兴起

福音传入中国,从历史来看曾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635年,波斯基督徒把福音带到唐朝时代的中国,之后却被逐离中国。第二阶段则是元朝时期,由蒙古军队把当时的景教带进来,可是并没有在中国很深地扎根。第三阶段,就是明朝时利马窦等天主教再次将福音带入中国。之后,因为祭祖和尊孔的事情,梵蒂冈天主教庭和中国产生理念上的冲突,结果所有的教士再次撤离中国。第四阶段是200年前,英国宣教士马礼逊将福音传入中国,传道7年后才有一个人信主。这段期间,他翻译了中文圣经。其后第一位的中国传道人写了《劝世良言》,影响了后来兴起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其后1965年就成立了内地会。这些历史清楚显示,"神并没有忘记中国人"。

神在中国人身上的工作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虽然许多的宣教士被杀、礼拜堂被关闭。然而,福音在中国却大大的复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圣灵在上个世纪开始,兴起中国人做宣教工作"。自1900年起,不断有华人差派宣教士的工作进行。之后1943年兴起了遍传福音团、西北福音团等。这是往西走,带著"把福音带回耶路撒冷"的运动。1949年,因受到政治影响,看似进入了停顿期,实则宣教热情未减,仍在积极为将来作出准备。

海外华人教会,你准备好了吗?

他表示,从中国将福音传出来的门还没打开,是上帝在等待海外教会做好准备。他挑战海外教会,"有一天中国大陆打开传教的门时,华人的宣教士,你在那里?" 李牧师引用保罗的教导"施比受更为有福",劝勉海外教会在过去的岁月中领受了神的恩典,如同(以斯帖)领受王后的职分,"岂不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

如今,华人的分布图之广,可说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在流汗;有月亮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在流泪"。李牧师祈愿,"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基督徒为著传福音流汗;有月亮的地方,就看见有基督徒为福音而流泪。"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