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因爲如此,每一年的文學獎頒發前,各界都會關注文學獎將發佈什麼樣的政治氣味。因此今年的文學獎歸於莫言時,令人耳目一新,喜愛文學的人終於可以說,諾貝爾文學獎這次真的以作品來評獎了,因此這一次西方分析家們,再也無法在這個獎上進行政治分析,最多不過是牽強附會的幾句而已。因此,莫言說的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文學的勝利,一點都不誇大。
諾貝爾文學獎不是政治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根據文學的氣質、特質來決定評價一個作家的創作。因此,當諾貝爾文學獎以作品爲核心,而不是考慮作品的政治外延,及將文學作品作爲國際地緣政治的消費,諾貝爾文學獎就將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爲世界文學的發展助力,因此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家得獎,將引發文學創作的熱潮,將文學推向前發展。如果是以政治爲考量,那麼推動的是政治,而不是文學。
筆者上周五在人民微博開的微博記者會上問作爲主持人的詩人藍野:「莫言的獲獎,中國文學界的主流反應是什麼?」她回答:「我周圍的朋友們,一片慶賀聲!有文學朋友因爲文學更能進入並干涉社會生活,而興奮不已」。這真令人鼓舞。
據調查,中國人中有超過四成讀過莫言的小說,實際上,80年代時,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接觸過莫言的作品,因爲當時第一個獲國際大獎的電影紅高粱,幾乎是人人都起去觀看,而紅高粱的小說原著的作者,正是莫言。
莫言的獲獎,也許只是個人成就的一小步,但對中國文學發展而言,是一大步,相信中國文學的創作將呈現一個飛躍的發展。
祝賀莫言,祝賀中國文學界。
******
作者:朱易,《國際日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