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推教会社服新思维——自己社区自己救

学者推教会社服新思维——自己社区自己救
教会社区服务要"深耕细作",图为深水埗区全貌。(图:维基百科)
香港的教会服侍社会的模式惯常先了解区内有否类似服务、哪些机构可以合作等,但少有全面深入了解社区的面貌。浸信会神学院实用神学(社会伦理)助理教授禤智伟在1月16日学院举办的"属灵操练日"发表教会服侍社区的新思维。

禤智伟提出,教会的社服工作要"深耕细作"并且划分三阶段。

合作无彼此 为社区把脉

他认为,教会需要盘点现存和无形的资源区、内真正的需要和缺乏。每区内都有组织、群体和个人,例如自雇人士,个体户,小商户老板都拥有经济实力,知识技能和专门才干。至于社区的邻舍互助会、业主立案法团、学校的家教会等都可以成为社群组织的根据地、聚会所或连结点。

其后,教会可以动员青年团契的弟兄姊妹在区内进行深访。禤智伟表示,弟兄姊妺在社区漫步观察,与陌生路人、街坊邻舍、店铺老板、伙计倾谈,介绍自己认识对方,聆听街坊生活上的担忧,围绕"医食住行"来发问。

例如医疗方面—最就近的急症室在哪里?私家诊所收费、长者是否享有药费折扣?食方面—还有传统菜市场吗?是否容许路边摆卖?住方面—区内有否"㓥房"?最低的租金多少?有否街头露宿者?行方面—外出工作有甚么交通选项?繁忙时段的候车时间?等等。

找出共同关注 由下而上更新社区

禤智伟相信,在开展社区服侍前大家就共同关注的议题—— 例如社区的生活遭遇—— 彼此申诉忧虑与难题,胜于一开始就各自表述。然后教会担当召集联系的角色,邀请不同的群体和个人,由下而上一起从整体社区的角度去想像、策划和推动怎样更新社区。

自己社区自己救

禤智伟更指出,社区要自强,实现"自己社区自己救",秘诀在于先选取稍有胜算,与民生有密切关系的小议题,让居民有机会经历群策群力改变生活的成功滋味。他表示,"深耕细作"著重过程多于成果,通过制造机会让不同背景、信念、阶层的人士共同商议和行动,体验公民实践的能力。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