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强博士:不要那样问,而要这样想

邓瑞强博士:不要那样问,而要这样想
。有人说,婚姻是人类社会里最奇怪的现象,未结婚的人和结了𦈏的人都同样不开心,但他们不开心的理由却刚好相反。
主题:不要那样问,而要这样想            讲员:邓瑞强博士 经文:马可福音10:2-9 日期:2012年10月7日(崇基礼拜堂)

聆听讲道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各位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在人类社会里面,结婚和离婚常常是热门的讨论话题。有人说,婚姻是人类社会里最奇怪的现象,未结婚的人和结了𦈏的人都同样不开心,但他们不开心的理由却刚好相反。未结婚的人,他们不开心,是因为他们未结婚。结了𦈏的人,他们不开心,正正是因为他们结了婚。   听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对夫妇,正在度过结婚三十周年纪念,丈夫忽然悲从中来,异常伤心。妻子问他:"和我度过了三十年,你觉得很感动,是吗?"丈夫说:"不是。我只是想起一件往事。"妻子问:"什么往事?"丈夫说:"你记得吗,三十年前,我欠了你父亲一大笔钱,无法偿还。你父亲跟我说:『我的女儿无人要。你一是跟我的女儿结婚,一是准备坐三十年监。』我现在回想,若我当时选择正确的话,到今日,我应该已经得到自由了。"   不知你在结婚三十周年纪念时,会否悲从中来?

  有一个年青人,活得随心所欲,去了很多想去的地方,做了很多想做的事,享受了很多想享受的生活乐趣。然后,他结婚了。结婚后,他满怀感慨地对他的朋友说:"结婚,终于让我明白到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但已经是太迟了。"

  婚姻一般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听说,只有亚当和夏娃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因为,当亚当回家时,不用听夏娃说别的男士对她如何好;而夏娃也听不到亚当说他的母亲烧菜如何棒。   若果没有婚姻,人类便不会醒觉自己有"原罪"。若果没有婚姻,人类还以为自己的爱的能力有多强大。若果没有婚姻,人类很容易误会自己已经是圣人。多亏婚姻的存在,我们才能远离虚幻,面对现实,面对生命的软弱,面对丑陋的人性。

  遇著困难,不是人人都努力面对的,很多人宁愿放弃。这边厢有人努力结婚,那边厢有人努力离婚。去爱一个人,已经不容易。但也有人花更大的气力,去舍弃那曾经相爱的人。今日讲道的内容,正与"离婚"有关。   今日的讲道经文是:马可福音10:2-9 马可福音 10:2 10:2 有法利赛人来问他说:"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试探他。   法利赛人问耶稣:"休妻是否合乎律法规定?按信仰精神,可否离婚?"   在耶稣时代,犹太人一般接受休妻为合乎律法的行为。当时,有几个重要的拉比。Rabbi Shammai 认为,若女方在性方面有不当的行为,丈夫便可以休弃她。Rabbi Hillel 比较宽松,他认为只要女方弄糟一碟菜,丈夫便可以休妻。Rabbi Akiba 最极端,他认为只要丈夫认为别的女人更美、更吸引,丈夫便可以休妻。

  法利赛人问耶稣:「人休妻可以不可以?」   耶稣如何回答? 马可福音 10:3-7 10:3 耶稣回答说:「摩西吩咐你们的是什么?」 10:4 他们说:「摩西许人写了休书便可以休妻。」 10:5 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写这条例给你们; 10:6 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 10:7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耶稣问那些法利赛人,摩西的吩咐是什么?律法书的经文写了什么?   法利赛人回答说:「摩西许人写了休书便可以休妻。」   的确,在旧约申命记24:1明明地写著:「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不同的犹太拉比,著眼点在于什么叫「不合理的事」。他们的不同立场,源自他们对这经文的不同解释。

  主耶稣处理这经文时,不是著眼于什么叫"不合理的事",然后再多加一种解释。主耶稣说,摩西这样写,是因为你们心硬。人面对婚姻的困难,不肯再付出,不肯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不肯克服自己的罪性,坚持以离婚解决。如此心硬,摩西只能让步。面对人性的软弱的现实,摩西作出让步。但主耶稣在这里不肯让步。他不赞同摩西这种权宜之策。人性是软弱的,摩西很了解,故此,作出适切的让步。人性是软弱的,主耶稣也很了解,但是,他不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去处理问题,他希望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他希望人追求更高的价值,他希望人能活出更丰盛的人性。在这一点上,他不肯让步。

  《小王子》那本小故事书的作者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说:"假如你要建造一只船,不要召集人去收集木头,不要指派他们这样任务那样工作,而是要教导他们渴望大海的无边广阔。"( “If you want to build a ship, don’t drum up people to collect wood and don’t assign them tasks and work, but rather teach them to long for the endless immensity of the sea.” )    面对一个问题,很多时,重点不在做这做那,而在看到一个远象(vision)。有远象,才有处理问题的真正方向。

  主耶稣说:"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主耶稣将人的心灵打开,让人看到真正辽阔的世界。一个比现实更真实的世界。

  主耶稣叫法利赛人看,我们实在是活在这神圣世界中。婚姻的意义,不是由人去定义的。不是说,合则来,不合则去。这样的婚姻只能满足人的欲望,不能成全人性;只强化自私,不增加爱。主耶稣说,"从起初创造的时候",神设立婚姻,在其中,人性得以完满。这需要人学习自制,学习放下自私,学习为他人而活,学习为了他人而改变自己的品格德行,学习真正的爱。   在这学习爱的过程里,人不是孤独的,因为神在人间。主耶稣说,"神造人是造男造女"。神的创造力,在这男女之间显明出来。人诚然要努力,但更要相信神。没有对神的信心,不依靠神的真理,不仰赖神的帮助,人就很难在艰难的婚姻生活中走下去。

  主耶稣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在婚姻里,孤独的、自私的、自利的个我,渐渐消失,而与爱人成就一爱的生命体。在这里,人会发现,为了爱丧掉自己生命的,才得到生命。

  主耶稣让我们看到,我们不单只活在现实意义的世界里,也活在神圣意义的世界里。在这神圣意义的世界里,人活著的意义,不单单建基于当下及将来,也建基于天地初开以来内注于人类生命里的意义。在这神圣意义的世界里,不单只是人类活著,神也活著,神活在人类之上,活在人类之中,也活在人类生命里。在这神圣意义的世界里,婚姻不单只是两个人相爱相恋,或者说,不单只是"两个客体的客观距离接近了",而是两个人的生命互相渗入对方,以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不再为自己而活,而为你而活;也因为有你在我里面活著,我的生命才得以全面展现。在这种爱的交流里,"神的形象"得以彰显出来。

  要建造一只船,需要我们渴望大海的辽濶;同样,要处理婚姻的艰难,需要我们想像人性存在的神圣深度。若果你不渴望大海,则在造船过程中,一块木头引起的难题,一颗钉子引起的痛苦,便叫你放弃。若果我们不渴望在婚姻里展现生命的神圣深度,则一碟弄糟了的菜,旁边一个漂亮的美女,便叫你离婚。

  明显,耶稣的重点不在解决"现实"的问题,他叫人看到现实背后的神圣意义。摩西的休妻律法,是要解决人的"现实"问题。法利赛人的问题焦点,是要解决人的"现实"问题。耶稣的焦点,却不在这里。在造船的过程中,若有人被一颗钉子戳穿了手指,这人问摩西:"不再造船,可以不可以?"摩西因为他放弃的心已决,只能说:"可以。"现实问题,现实解决。但在同样情况下,这人问耶稣:"不再造船,可以不可以?"耶稣却远望大海,然后拍一拍他的肩膀,说:"看到吗?多么广阔的大海。你愿意和我出去看看吗?"

  我在教会(包括崇基礼拜堂)作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小传道,无数弟兄姊妹问过我无数"可不可以"的问题。小朋友问:"可不可以不返学?"再大一点的小朋友问:"可不可以不返教会?因为教会的聚会很闷。"青少年信徒问:"可不可以拍拖?"再大一点的青少年信徒问:"可不可以同时有两个拍拖对象,一个正选,一个后备?因为导师教导我们,凡事都要有两手准备。"青年信徒问:"可不可以和这人结婚?"再大一点的信徒问:"可不可以和这人离婚?"   面对无数的"可不可以",在这里,主耶稣教我们如何思考。这就是今日讲道题目"不要那样问,而要这样想"的用意。不要常常问某一行为"可不可以",而要多思考一下,产生这问题的事件,若放在一更广阔的场景里,将有何意义?而你在这意义的开展过程中,你将扮演什么角色?   正如你在画一幅画,你问老师:"可不可以在这一点上,加一点颜色?"这个问题其实不能局部地看,这个问题牵涉的,不是"这一点"的问题。老师不能抽空地回答是否能在"这一点"上加一点颜色,因为"这一点"不只是关系到"这一点",而是关系到全幅画面。老师只能叫你思考,在全幅画面里,这一点扮演什么角色?这一点的用意在哪里?这一点色彩和画面其他部分的色彩是否达致融合?这一点的用色是否带出整个画面的全面效果?故此,很难抽空地说,在这一点上,可不可以加一点颜色。

  就著法利赛人的问题,主耶稣的确没有处理行为的某一点上的"可以不可以"的问题。他没有给出简明的答案。他回答的,是教人得到答案的思考过程本身。他教人"不要那样问,而要这样想"。他教人不要将"离婚"问题只就"离婚"问题来处理。就著"离婚"问题,他教人思考人生在世的意义。这意义是源自自我的快乐追寻,抑或源自人的存在要开发的真爱?他教人思考,人是只向自己负责,抑或面向神而向神负责?他教人思考,人生的完满,是来自自我的潜能本身,抑或我们需要一外在的他者?他教人思考,爱情是一自我感觉,抑或牵涉到人与他人的生命相连?

  主耶稣的用意,不在于点出"可以不可以",而在于指出,若要好好处理这问题,便需要这种思考过程。这种思考过程,需要你看到一个比你大得多的神圣世界。   主耶稣希望人学晓,不从"可以不可以"的方式处理人生,而要学晓看到生命的全幅神圣图画,追求一种配合这图画的生命质素,并倚靠神的恩典努力将这丰盛生命活出来。在这意义下,主耶稣讲出以下一句看似"不可能"而需要神迹才能将之变成"可能"的话。 马可福音 10:8-9 10:8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 10:9 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作为基督徒,我只能说,我相信恩典,也相信神迹。   但愿:荣耀归于圣父、圣子、圣灵。阿门。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21/10/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伍渭文牧师 题目 : 受伤的治疗者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