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基督徒媒体人士分享"呼召和当代信仰危机"

去年广受关注的富士康十三跳,以及山木丑闻、唐骏学历门等事件,今日中国社会上不论是普通人或精英因信仰危机所带来的惨烈结局引人关注。近日,《海外校园》杂志第104期分享了成都以诺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彭强弟兄《呼召和当代信仰危机》一文。

彭强弟兄中首先提出,中国当代信仰危机的症结在于过去世俗成功观的影响。很多成功人士、精英都声称"我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活",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他提出,像那几十万在富士康工厂里每天像螺丝钉一样工作的工人们,或者寄居于大城市的"蚁居"大学生们,"他们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他的身心如何安顿?换句话说,他们将依靠什么,甘心承受他们每一天的普通生活,甘心在单调的重复里面生活下去,并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彭弟兄认为,富士康的困局是为导向的当代社会以成功的人生观的困局。不仅是普通人的精神生活危机重重,精英人士同样也陷入困局;好像国美的黄光裕、山木集团的宋山木等为代表的商界精英都就纷纷住进监牢。精英的成功逻辑,简单概括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员工的卑微、丧失人格的屈从和付出,换来一两个人的成功。厚黑学大行其道,狼性法则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变成精英的围猎场。这是信仰危机的又一个突出体现。社会陷入了怪圈:没有成功的人拼命追求成功,成功的人陷入人生困局。

对此,彭弟兄提出一个问题鼓励读者思考:人的成功和幸福怎么关联?许多人不管追求什么、得到了什么,最终发现还是不幸福,原因何在?心理学的研究印证了:成功的幸福不在于成功本身,而在于在一种关系中被肯定。比如一个事业成 的男人,即使在外面很风光,家中的太太却对他不屑一顾,他也不会感到满足。

彭弟兄提强调,一个人的成 ,只有在所处的关系当中被肯定的时候,成功才会转化为幸福。一个人若没有信仰,就算获得再大的成功都不会在一个伟大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中被肯定,那就没有真正的幸福。

面对社会的精神危机,彭弟兄提出基督徒当如何自处。首先,基督徒应当聆听和回应上帝的呼召,活在呼召意识中。圣经上说,呼召是上帝主动的召唤,是从伊甸园中对犯罪的亚当的呼唤,到对亚伯拉罕的召唤,后来对整个以色列民族,以及新约对于每个人的召唤。他形容,呼召是把每个人从日常的光景中,呼唤进入一个关系里面。"呼召"这观念的起源,是从人和造物主的关系开始的。

彭弟兄提到,在西方社会,呼召已演化成一个核心的概念。呼召包含对伟大人物的呼召、也对普通人的呼召,人在上帝的手中因呼召而化腐朽为神奇,甚至不成器的人变成了英雄。人要靠著上天赐给的力量,靠著上天的引领,把剧中的人物演得更精彩,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接著,针对传统中国的精英是用"天命"作为衡量成功的指标,彭弟兄提出"呼召"对中国社会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可以提升平民意识,去除精英意识。在基督信仰里的呼召,是跟每一个人连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对社会精英。马丁‧路德‧金在他的一篇讲道里面说:"倘若你的使命是扫街,那么就像拉斐尔画画般去扫,像米开朗基罗雕刻大理石那样去扫,像贝多芬作曲那样去扫,像莎士比亚作诗那样去扫。你要将街扫好,以致天上地下众使者都要停下来说『看这个清道夫,将街道扫得多么好!』。"呼召,是最平民化的一个概念。若能从这个意义明白呼召,可以帮助人们把精英意识抹掉,让每一个人得到真正的安顿──母亲能够安于在家,做全职妈妈,教养孩子;日内瓦的钟表匠能在人所不见的地方,精细地做工,造出全世界最好的钟表┅┅所有这些,其实都跟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它跟普通人,跟普通人每一天的生命、每一个时刻,连在一起,没有丝毫精英意识,却给普通的生活赋予了尊贵。彭弟兄认为,这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 彭弟兄提出呼召带来"交帐"意识,令人超越、更新。假如,当你将来要站在一个永恒者面前,而这个永恒者不是发礼物的圣诞老人,而是一位施行审判的大而可畏者,你会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引导人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令人自问:我的人生有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到底怎样向这位审判者"交帐"?对于今天中国社会的危机来说,"呼召"这一观念,会制止专业主义和精英主义的腐败,让人在呼召感中产生敬畏,在敬畏当中更新和超越自己。即使是面对厌恶的工作,照样因著呼召,心意更新而努力去做。由此,专业也可以不断被更新,并用专业来成全、服务于,上帝给予每个人生命的召唤和使命。

第三、彭弟兄提出呼召为人生提供一个神圣的维度。这个维度,使每一个追求的人,不再是这个世界的追逐者,而是恩典的领受者。他举例说,在《有信仰的资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商业精神》这本书中提到,维多利亚时代跟我们当代中国社会非常近似。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许多人打开了财富的大门,也打开了贪婪之门。幸运的是,维多利亚时代承继了约翰‧卫斯理的信仰复兴,人们懂得"尽力地赚钱,尽力地省钱,尽力地奉献"。维多利亚时代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在企业界,出现了吉百利巧克力创始人、联合利华的创办人等至今如雷贯耳的人物;在科学界,有法拉第这样的大师;在护理领域,有南丁格尔;在政治领域,有推动废奴的威伯福斯和迪斯雷利;在军事上,有戈登将军等。在那变革的时代,却没有像很多人预料的那样爆发革命和混乱,这跟信仰在民众中的影响有很大关联。这本书里,讲了10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徒商人。作者把这些人写得非常真实:每个人都有各种怪毛病,比如有的人对外面的人非常慷慨,对自己身边的人抠门得要死等。可是,这些人生命中都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呼召在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今天真正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你是谁"、"你要走向何方"、"你要如何向上帝交帐"。

最后,彭弟兄总结,呼召会让人生善始善终,因为次要呼召,也就是说世上的职业,甚至世上的服侍都有终结的一天;但是主要呼召,也就是呼召我们走向上帝却从不停止。他引用圣经中"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卫按上帝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13:36)一段经文来鼓励读者们,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呼召,服事这个时代。不管世人有没有肯定自己,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仍然可以像大卫一样安息了,到那更美的家乡去。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