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3.5%中学生可能成问题赌徒

透过跨专业模式解决成瘾问题的香港青年协会"青年全健中心"公布"中学生赌博与情绪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926名受访中学生中,四成六在过去一年曾经赌博。 青协发现在过去一年曾经赌博的中学生参与最多的赌博活动是社交赌博(如麻雀、扑克)(33%),其次是赌博成分的电子游戏(27.8%)及六合彩 (13.9%)。根据《美国精神科诊断准则手册》对病态赌博的评估,所有受访中学生中有3.5%(31人)可能成为问题赌徒,而0.9%(8人)属病态赌博。其中"可能成为问题赌徒"的普及率为3.5%,较政府于2011年调查结果的1.9%高。 是次调查所指"病态赌博"的定义,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科诊断准则手册》作出判断,包括:对某些行为失去自制能力;当被禁止或受到限制时,会感到烦躁不安;纵使有负面后果仍然继续;对某些行为有强烈的渴望,愈做愈多,以及需要更大刺激,以维持原本兴奋感觉或满足感等。 调查亦显示,不少中学生认为适当赌博是无害的(70%)、是一种娱乐活动(57.5%)、只要不过份沉迷,可以接受赌博(73.8%);另也有34.5%及31.1%受访中学生同意赌博可以减压及赚钱,情况令人关注。 中心督导主任徐小曼担心,当含有赌博成份的游戏渗入游戏机中心、线上游戏,甚至手机应用程式,将会令青少年对赌博游戏产生错觉,以为只是一种娱乐消闲活动,并在不知不觉中沉迷,甚至成瘾。徐小曼亦呼吁若发现家中有任何一位成员出现赌博问题,家人应立即向赌博辅导机构寻求协助,避免讳疾忌医,令全家人蒙受赌博带来深远的祸害。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