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年華會舉行了消除種族歧視立法論壇——「支持立法禁止種族歧視」。兩位身為少數族裔的本港居民講述了他們和他們的朋友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被人以「阿叉」稱呼,就連小朋友在學校也被其他的小朋友冷落。其中一位少數族裔人士說:「大家都是香港人,我也會說廣東話,爲什麽待遇不一樣?」她又說,她有不會說廣東話的朋友更因爲語言不通被歧視,比如在找工作的時候,那份工作根本不需要讀寫,但他也不能得到聘用。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代表洪令瑜就香港政府早前發佈供大眾諮詢的反種族歧視條例中不包括新來港人士表示,實際上,對新來港人士的歧視是存在的,他們被社會標簽為懶惰、拿政府援助金的一群,是很不公平的。他們因爲口音不同和語言不通,倍受冷眼,連他們的身份證號碼都以P和Z字開頭,標誌著他們是新移民。她促請政府立法消除對新移民的歧視。
香港基督徒學會總幹事胡露茜表示,香港新移民和20萬菲律賓傭工都是香港人,他們不應該被歧視。愛與恨、男與女、貧與富都不應該構成歧視。界線是人自己定的,希望人人衝破界線,尊重差異。
為回應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香港基督徒學會和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建議本港各堂會將12月12日主日定為「人權主日」,並預備了三份有關種族歧視的人權主日崇拜資料供堂會及團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