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报》评华人基督徒"小圈子" 大温教会反驳 編輯室(加拿大)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下午2:40 本月5日《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在农历新年期间刊登了一篇由该报专栏作家托德(Douglas Todd)发表的文章,题目是"尽管华人改变信仰,但依旧庆祝节日"。文中分析了华人信徒过年的文化及新移民来加后信主的原因等等,当中广泛引用了兰加拉学院(Langara College)亚洲研究系老师于力的著作Asian Religions in B.C.的内容,引来部分华裔基督徒的反驳。 其中代表大温地区10万华人基督徒的"温哥华华人教牧同工会"去信《太阳报》,特别指出不同意托德论调的三大点。 一. 华人教会促信徒活在华裔的社会圈子 第一,于力说「温哥华大部分华人教会就像活在华裔的社会一样,这可能是个问题。」因为「华人教会加强了他们原来的身份,而不是加拿大人的身份。这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就见仁见智了。」 温哥华华人教牧同工会反驳说,「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喜好,许多第一代华裔移民涌入华人教会,但他们的选择并不意味著他们不想融入加国社会。归根究底,难道华人教会不像其他基督教教会一样,属于加拿大社会的一部分吗?......假若你把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准则以及视为加拿大社会的实况,人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选择教会和崇拜所用的语言。于先生总结说如果华人信徒选择中文的教会,就是无意融入(加国),这是误导性和不合理的。 「于先生是否知道有很多华裔牧者和信徒领袖和其他主流教会的基督徒一样,积极参与会议和研讨会?甚至有更多华裔基督徒致力在政府、非政府组织、军队和许多加拿大社会机构当志愿者。华裔基督徒也培育他们下一代具有优越的英语能力,使他们将来更加充分和彻底地参与加拿大社会!」 二. 华裔基督徒强烈批评自由派观点 托德的文章又引用于力的说法:"华裔基督徒强烈批评一些加国社会自由主义的观点,特别是在家庭和婚姻的问题上。"虽然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于力认为大温华裔信徒没有融入......不论大温的华人和韩国人教会,或许阻碍他们的成员投入到更广泛的加拿大文化中。 对此,教牧同工会表示,华人信徒可以是保守派或是自由派的,就像白人基督徒一样。加拿大是一个民主国家,容让每个公民有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观点,同时让他/她们的意见被听到。我不明白为何作为一个保守派的华人或加入一间华人教会,会妨碍他/她投入更广的文化。比如说一个白人信徒加入一间英语的"保守派"教会,那就一定会导致他脱离参与社会的活动吗? 作为一间华人教会的成员并不一定会导致他/她远离主流文化。举几个例子,很多华裔基督徒定时看曲棍球比赛。我又记得去年2010年冬季奥运会期间,他们当中很多支持加国运动员,就像其他加拿大人一样。当他们看到加拿大队夺得奖牌时会一起欢呼和庆祝,与其他加拿大人没有两样。第三,他们会庆祝圣诞节,如买礼物、布置家居、向慈善机构捐款等,就像主流的加拿大公民一样。难道这些不是加拿大文化的一部分,或是投入到加拿大社会里吗? 三.华人基督徒文化单一 多使用中文崇拜 托德在文中说华人教会"妨碍他们的成员投入到更广的加拿大文化......与大多数大温地区的穆斯林不同的是,由于他们说多种语言,所以在清真寺往往用他们共同的语言--英语。华人基督徒的文化更为单一,他们的崇拜大多以中文进行。" 对此观点,温哥华华人教牧同工会回应说,把两种宗教信仰并列在一起只会制造更加多对华人教会的成见,因为它暗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帮助人们融入加拿大文化上,比华人教会做得更好。任何人只要花时间去研究加拿大各宗教的真实情况就会知道这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该句引述于先生的见解,似乎意味著"在公众场合不说英语"必然会阻碍人们了解和融入加拿大。 尽管我们很多华人基督徒朋友因英语能力有限而在公众场合中说英语而感到不自在,然而,他们努力地与加拿大其他族裔建立友谊,如透过运动、烹饪、园艺、育儿、慈善及政治活动。 总括而言,温哥华华人教牧同工会指出,参与华人的教会不代表他们缺乏融入加拿大社会的热衷。他们说母语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像于力所说的单一文化。事实上,很多华人信徒都接受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事实,他们也努力为社会的福祉尽一己本分。 此信由温哥华华人教牧同工会主席叶建和牧师及秘书卢维溢牧师签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