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文銳牧師為信義神學院校友(1952年畢業),信義宗神學院發佈訃文稱祖牧師於主曆2025年2月11日於瑪嘉烈醫院安息主懷,享耆壽百年。祖牧師於1948年秋季入讀灄口信義神學院(信義宗神學院前身)為正科生。同年12月隨著院內師生南遷香港。1952年,祖牧師神學畢業後,接受召喚前往九龍塘村(九龍仔)東山里,為湧港難民提供服務,晚年擔任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榮譽顧問牧師。 信義宗神學院表示,祖牧師一生以愛心和誠意服侍群羊,即使在年邁之際,行動不便,仍然毎年出席該院的院慶活動,展現他對主、對人及母校的深厚情感。此外,祖牧師也積極參與香港大學的「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無私地將自己的身體獻給醫學教育。
祖牧師追思會將於3月21日(星期五)晚上7:30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50號)舉行,以便眾友好及弟兄姊妹共同懷緬一代牧者;並為祖牧師家人祈求主的安慰。 第三代基督徒 神學畢業在港服侍難民
祖文銳牧師曾接受香港信義會專訪,透露自己為第三代基督徒,在家庭中更是第四位牧師,家鄉位於湖南長沙。他與信義宗甚有淵源,曾就讀信義中學,但只讀了一年,1948年進入灄口信義宗神學院,因內地解放於同年12月隨師生南遷至香港。
當時的香港是難民的集散地,祖牧師神學畢業後,在馬鞍山的礦工及調景嶺的難民之間傳道,主要面對來自安徽和湖北的難民,因大家有著共同的語言。他回憶起傳道期間,生活依賴信徒的奉獻支持,卻感到十分快樂,因為很多人都渴望聽到福音,尤其看到一群兒童坐在小椅子上聽故事,感到無比欣慰。
除了在社區傳道,祖牧師在牧會期間,還曾在長沙聖經學院教授課程。他對年輕牧者寄予厚望,勉勵他們在傳福音時,應先從身邊最親近的家人開始,因為共同的語言和文化讓福音傳播順利,如使徒行傳所說從耶路撒冷傳遍至地極。
推動「受託教育」 促信徒忠於主使命
祖文銳牧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擔任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受託幹事,積極推動受託教育。他不僅在堂會宣講受託的信息,還印製及出版相關書籍和單張。所謂「受託」是指管理上帝所賜予的才幹、金錢及時間。這觀念不僅包括將上帝賜予的奉獻回報給祂,更強調我們生命的主權屬於上帝,並且作為祂的管家,忠心完成所託付的使命。在他的著作《主召我傳講受託》中(道聲出版社,2008年)亦詳細探討受託的多個範疇,勉勵信徒忠於基督的十字架,甘心服事他人,謙卑順服,勇於捨己。
在牧養的人生,祖牧師不時撰文激勵信徒,本報擷取他其中一篇文章《解怨》以茲懷緬:
「聖經中有好幾段描述我們所犯種種罪的經文。提後三 1-5 一段中,我個人 認有兩件我們容易輕忽的罪,那就是無親情和不解怨。
我特別想到不解怨是你我人際關係中,教會肢體關係中,教會不和的一大問題。
那一次他怎樣怎樣對我。 那一件事又怎樣怎樣。
放不下,忘不了,不時記起,心中懷怨, 聖經中多少的教訓,為甚麼我們總是輕忽呢?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在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不可含怒到日落。
愛,不計算人的惡。 愛,凡事包容。 愛,凡事忍耐。 愛,永不止息。
你們要追求愛。 饒恕人七十個七次。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 總要追求和睦。
唉,我們不信,我們不順從聖經中清楚、明白、肯定的教訓。 唉,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