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日 基督教团体呼吁"与寻求庇护者共渡圣诞" 国际人权日祷文:"向贫穷人传喜信 使受压迫得自由" 關銘恩 2006年12月6日星期三 上午12:13 本周日(12月10日)是国际人权日,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社会公义及民生关注委员会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民间先知小组和香港基督徒学会联合制作国际人权主日信息和崇拜礼文,主日信息为"向贫穷人传喜信 使受压迫得自由"。 这四个组织联合呼吁教会在主日分享人权主日信息,呼吁会众以行动来响应"不消费的圣诞"将奉献捐助滞港难民;并邀请信徒"与寻求庇护者共渡圣诞",聆听寻求庇护者的心声,彼此认识和交流,借此反思信仰。 信息中讲说了过去香港历史上,教会发挥基督教公义怜悯的精神,帮助了许多的难民。50年代香港以难民为主,教会包括天主教及基督教不约而同地关心他们,中国难民潮为教会开拓社会服务的机会,更为教会带来群众、牧者及资源等。早于70年代初,基督教协进会几位牧师支援了117位越南难民的亲戚来港并协助联络港府要求释放滞港难民;同期,明爱提供服务予留港越南难民。 时至今日,基督教励行会仍以自负盈亏的方式,透过"重庆服务中心"支援寻求庇护人士并与基督教崇真会合作,为寻求庇护人士提供宿位、膳食、衣服及医疗服务等。还有部分基督徒、法律界人士及非政府组织自发组成"关注难民网络",他们认为"有需要保障寻求政治庇护人士不会任意被拘留或驱逐出境,并有权获得食物、住宿、教育及医疗"。 现时香港难民处境艰难,信息中介绍说,香港有来自非洲及南亚等地区的千多名寻求庇护者,他们基于各种原因逃离家园,他们在港等候批核难民身份,需时数年,在等候期间他们在香港生活遇到很大的困境,期间生活遇到很大的困苦,如语言沟通困难、不能工作赚取生活费或入学等。可是港府并没有站在人道立场上施予援手,漠视他们的苦况及否定他们的难民身份,使他们被迫过著黑暗隐藏的生活。 在国际人权日之际,除了有基督教推动国际人权主日外,香港基督徒学会并将在8日晚上举办种情晚会,安排两名非洲及南亚裔寻求庇护者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引起基督徒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另外学会亦继续参加由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和多个民间团体举办的国际人权嘉年华。嘉年华将在10日下午2时至5时在铜锣湾记利佐治街行人专用区举行,主题将围绕世贸与人权、全球化、反恐战与人权保障等多个主题。 "世界人权日"是每年的12月10日,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会员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是:人人都生而平等,享有同等尊严及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作为多条国际人权公约的基础,例如《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 信息全文可在此下载:国际人权日崇拜礼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