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福"苏颖智牧师访谈:恩福增长之秘诀

「恩福」苏颖智牧师访谈:恩福增长之秘诀
谈过恩福堂的"成绩表"之后,苏颖智牧师再谈到到恩福堂的牧养系统。今年恩福堂庆20周年,这期间搬迁频频,非常不稳定,然而信徒数字却加倍增长。究竟什么能让恩福堂把会友留住,并不断成长呢﹖

记:本报记者 苏:恩福堂主任苏颖智牧师

记:作为一个资深牧者,你有什么牧养心得﹖如何让会友(包括青少)投入教会,并为神国献身呢﹖

苏:心得是要 “Back to Basic”,亦即"回到基本、回归本源"。这 “basic”是什么﹖就是耶稣基督的大使命:使人作祂的门徒,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凡耶稣吩咐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最重要的不是"量",而是"质"。9千人中有多少是真正委身的门徒呢﹖那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有质自然会有量,如果无质,那么量是骗人的,很快就没有了。

恩福传道人最重要是守住两个关口,其中一个关口是新人。新人包括两种人,第一种是慕道的朋友,传道人最重要是带领他们信耶稣,信了之后,建立他们成为门徒。我们现在有一个"成长路",新人来到时我们会用"三宝"稳固他们的基础,即"一针见血的福音"、"价值观重整"和"新生命新生活"。之后是主日学的课程,包括:新约概览、旧约概览、基要真理、神学课程、护教课程等。另外还有生活及实用的课程,包括婚前辅导、恩爱夫妇营,以及教养子女的课程等,希望他们在每个阶段都可以继续成长。

当新人信主受洗后,我们希望他走事奉的路,会鼓励他们做三福队的祷伴,之后接受三福训练,做队员、副队长、队长,然后做助理组长、组长,甚至执事等。我们还有组长训练及资深组长训练,还有圣经训练。我们希望透过圣经学院的培训,造就更多组长、执事、教师,甚至传道人。

记:很多教会都会参考外国的教会模式,如华理克的小组化模式。恩福堂的传道牧养体系有没有参考其他教会的模式?

苏:经过数十年牧会,我自己有一些体验。我看到Rick Warren纯粹以教导、认知为主,不是小组模式,一个课程完了就到下一个,一直这样下去。但我们看到教会最重要是关顾。一个新人到了教会,我们会让他透过小组的生活及"三宝"基础课程建立他的信仰。建立了门徒的基础后,我们需要至少两个固定的组长去牧养他们,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这是传道人第一关要守的。

传道人要守的第二关是组长。所有传道人都必须与组长预查圣经。第二,当组长有需要时,传道人必须第一时间牧养他们的需要,包括他们自己的以及家人的。组员有问题时,组长会帮助他们。如组长感到吃力,他们会邀请传道人帮助。所以弟兄姊妹有需要时,不单组长牧养他们,他们的导师、传道人也会牧养他们。这是过去十多年我们的小组的做法。

我们最初参考新加坡小组,但发觉他们的小组不是很合适我们,因为没有查经。我们决定必须要有查经,并要避开灵恩的问题,更不会将相对的东西绝对化。第三,我们训练弟兄姊妹必须有传福音的热诚,所以我们规定所有带新人回来的人都要陪同到新人组。我们不会让新人随时加入固定的小组,因为这样会影响组员之间分享的信心。但当新人组稳定之后就会成为一组,由组长、副组长牧养他们。过去新加坡的小组欢迎新人随时加入小组,结果关系很难深化。另外,若"新"、"旧"组员同组,查经内容亦很难兼顾。

记:现在很多教会讨论如何让教会成为有凝聚力的群体 (Community),这方面恩福堂做得怎样﹖

苏:“Community” 有两种用法的,一种用法是社区性的,即社群,积极打入本区,与本区有很多连结,得著本区的人。在这方面,恩福不是一个“community church”,而是 “metropolitan church”。我们的弟兄姊妹来自五湖四海,怎样建立他们的归属感呢﹖教会不是一间教堂,而是弟兄姊妹。正因如此,我们是建立弟兄姊妹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如何建立呢﹖透过小组。所以弟兄姊妹如能找到合适的小组,就能在这小组落地生根,他们很自然会有归属感。

哪种弟兄姊妹的归属感最强呢﹖若他们积极参与团契、小组,与组员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和聚会,他们的归属感会很强。若有更多参与或事奉,归属感就更强。所以若只来崇拜的,像看电影样,完了就走,那便很难有所支持。

苏:在教会9千多人当中,真正参与小组的有5、6千人,而我们的会友只有3,700左右。换句话说,绝大部份是慕道朋友,或友谊会友。

记:为什么恩福堂到现在才建立长老制﹖

苏:因为播道会是无长老的,要按立长老差不多是与播道会不同,因这缘故我们经过四、五年构思、讨论,04年才开始正式研究如何落实。一方面,我们尊重播道会的传统,执事会是最高权力决策机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牧养模式已不能再用旧皮袋去盛载这新酒,因为恩福堂太大了。恩福堂与一般播道会堂会不同,因为我们是独立注册了的。注册的原因,是因为建堂时庞大的经费与开会时间的考虑,因此我们情愿脱离联会,在产业上独立管理,免得一旦堂会经济出问题,便连累所有堂会资产被冻结。

按立长老亦一样。经过很长时间讨论,我们决定长老不是一个权力架构,而是一个属灵的角色,去建立、栽培、和辅导年轻的长老、执事和传道人。长老包括资深牧者、资深执事(要经过神学训练,最理想是神学毕业)。长老必须通过几次面试和会友大会,才可成为长老。他们被选出来之后,主要是去培育新晋的执事、组长、同工,或者加入策略小组或人事小组,令整个教会的根基更稳定。

记:最后,你认为神为什么这么祝福恩福堂呢﹖你个人的体会如何﹖

苏:神祝福恩福堂,这是无可否认的,这百分之百是神的恩典。恩福堂所以增长,最主要不是因为策略,而是同工、执事、组长、弟兄姊妹的委身和同心。牧养越久,我越看到最重要的是同心合意。关系永远是优先的,这关系包括我们跟神的关系和跟人的关系。同工、执事、组长、组员、会众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优先的;关系不行,教会不用谈增长,会众不离开才怪。教会有太多政治,太多批评践踏是会把人赶走的。

令教会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传道人与传道人的不和、传道人与执事的不和、执事与执事不和、会众与执事、同工不和等,这些都会导致分裂收场。过去多年,我竭力要同工保守合而为一的心。"信的人要用,用的人就要相信",这是我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大量一点,不要斤斤计较,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委身。恩福的发展和神的祝福,是因为很多弟兄姊妹尽心竭力,无论是做三福的、做组长的、做执事的、做长老的,以至同工、行政主任,都全程投入,竭尽所能,将这里看为家一样,我想这是其中一个神祝福的原因。因为上面的人委身,他下面的人都会委身。若传道人委身,组长也会委身;若组长委身,弟兄姊妹也会跟著委身。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

编者语

教会增长没有速成法,也没有一条必得之路。苏牧师找到令教会得到祝福之法,就是同心合意的团队,竭尽所能为神摆上。盼望此访问给众教会一些提醒。在下一篇访问,苏牧师会分享他牧会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万勿错过。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