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林牧師 // 啟言 (阿Mo)代禱信 154 (20250706) 」「臨界點:微小變化引發巨大效應」

李盛林牧師 // 啟言 (阿Mo)代禱信 154 (20250706) 」「臨界點:微小變化引發巨大效應」
(圖:阿Mo Instagram)
男團MIRROR三年前紅館演唱會嚴重事故,舞蹈員李啟言(Mo) 嚴重受傷仍住院留醫,早前入品區域法院向前僱主舞館申索僱員補償,區院法官7月4日判阿Mo勝斥,質疑僱主逃避責任。其父李盛林牧師在本周代禱信表示,阿Mo從舞臺表演者轉為病床上的見證人,不僅是角色的轉換,更是一場靈命的重構。

以下是7月6日第154封代禱信

=======================================================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以弗所書 2:14-15)

【經文解釋 (下)】:

這看似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瞬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竟翻轉了全人類的命運,這成為生命的突破性轉捩點。對造物主的救贖計畫而言,這不僅是歷史上某個時刻發生的事件,更是經過漫長救恩籌畫所達至的歷史巔峰,最終成就了「兩下合而為一」的奧秘。

【阿MO在經文中的體驗 (下)】:「苦難中的身份重構」

當阿Mo從舞臺表演者轉為病床上的見證人,這不僅是角色的轉換,更是一場靈命的重構。這「暫時的舞臺」 ,讓他從「用舞臺見證夢想」,轉為「用生命見證神的作為」。苦難,由此成為信仰表達的載體,賦予痛苦以神聖意義;而在頸椎神經逐漸修復的過程中,也正實踐著「兩下合而為一」的醫治奧祕。

(一) 啟言 (Mo): 如何突破治療的臨界點

1) 「絕處逢生的縫隙」兩年來,阿MO在紅館事件中受創的身軀,歷經香港脊椎治療所能觸及的極限。醫療團隊傾盡全力 (再次感謝中大醫院的羅教授和劉教授),將他的狀態穩固在這片高峰之上,卻因香港醫療體制層層關卡的阻隔,更難再進一步。然而,命運的轉機,往往藏在絕處逢生的縫隙裡——此刻,正是阿MO在大學時埋下的知識種子,悄然發芽的時刻。

2) 在阿MO「微小卻熾熱的「臨界創新」念頭」,如今化作衝破治療僵局的關鍵火花:「脊椎神經刺激器」 如精密晶片般喚醒沉睡的神經,「神經映射技術」 細膩串聯起腦波與肌肉的對話,而「再生醫學幹細胞」 更如同生命之火,點燃受損脊椎的重生契機。這三股力量交織,不僅是醫學的突破,更是一場對命運的溫柔反擊——在絕望的邊緣,阿MO以科學為翼,以信仰為體,為自己鑿開一線飛翔的希望。

3) 「勇敢踏出體制的邊界」:過去這一年,阿MO勇敢踏出體制以外的邊界,擁抱創新治療的可能性。這是一段充滿驚喜與希望的旅程——肌肉依然保有力量,關節仍然柔順,而最令人振奮的是,那曾經沉寂的創傷脊椎之下,竟也悄悄萌生了微弱的知覺。

4) 「尤其是最近,右手的大拇指彷彿輕輕被觸動喚醒」,那一絲細微卻清晰的觸感,如同黑夜中的第一顆星辰,雖然渺小,卻預示著黎明的可能。每一個這樣的「臨界突破」,都是身體在無聲中述說的奇蹟,是堅持與科學共同譜寫的希望篇章。

5) 「嶄新治療之旅的開始」:八月底,阿MO即將為這一階段的治療畫下圓滿句點,但這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嶄新旅程的開始 ——一條佈滿希望曙光,卻也荊棘密佈的創新治療之路。前方等待他的,是未知的挑戰,更是突破的契機。每一次嘗試,都可能成為改寫命運的關鍵;每一次堅持,都在為「不可能」寫下新的定義。這不僅是醫療的探索,更是一場關於勇氣與信念的征途 —— 而阿MO,正以他的堅毅,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6) 禱告

a) 懇請代禱:求神如及時雨般豐沛供應各樣所需資源,使下一階段的創新治療能順利開展,為阿MO帶來嶄新的醫治與盼望

b) 懇切代求:除了需要克服一關一關艱難的治療,還須面對繁重的法律程序,祈求這些挑戰不致動搖阿MO堅毅的心志,使他能堅定前行,勇敢迎向這場未知的復康馬拉松。

(二) Mo爸媽:【生命經歷體驗分享】

雖然阿MO現在坐姿看似四平八穩,但他的軀幹左右兩側肌肉仍不夠強壯,尚無法完全自主維持平衡。尤其是在更換衣物,或治療反應出現正常不自主抽搐,導致身體搖晃時,更需要旁人的扶持與協助。然而,值得感恩的是,他上身負責前後微彎的自主肌肉已逐漸進步,開始能掌握更細膩的動作控制

隨著阿Mo 治療過程的變化,我們深刻體會到上帝無條件的愛與拯救大能,更感謝神和你們的記念 - 「154 臨界點:微小變化引發巨大效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