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音樂
《馬太受難曲》台北首演 唐崇榮:宏偉更勝《彌賽亞》
2012年02月23日10時51分 上午 Posted.
《馬太受難曲》將在2012台北巴赫音樂節(Taipei Bach Festival)全本首演,於3月12至13日在國家音樂廳連演兩場全本。
《馬太受難曲》由「西方音樂之父」德國著名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創作於1724至1727年間,取材於《聖經》中對耶穌受難過程的敘述。該曲子共分為78首分曲,真實的展現了耶穌被門徒出賣、被捕、受審、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19世紀浪漫派音樂家門德爾松於1829年指揮演出使這部湮沒一個世紀的名作重見天日。 唐崇榮牧師對該曠世巨作評價甚高,認為「其宏偉、敬虔的程度遠遠超過《彌賽亞》」。他表示《彌賽亞》有耶穌的誕生、受難、復活、升天等情節,悅耳精彩,而《馬太受難曲》的焦點是耶穌擔當眾人的罪孽,描寫了受難的心情,展現了主受苦的偉大,將主受難的悲劇做了最嚴肅、最神聖的表達。 唐崇榮牧師認為,《馬太受難曲》的情節、合音、編排,以及音樂的造詣都是舉世無雙的,其成就在人類歷史、甚至在整個音樂史上都是不可能被抹滅,也無法超越的。他認為只有偉大的宗教心靈,才能產生偉大的作品。無論是基督徒作曲家或非基督徒作曲家都不會輕看《馬太受難曲》。
唐牧師指,許多樂曲可以令人即時興奮卻沒有永久價值,經不起考驗。而《馬太受難曲》是無法超越的經典,足以傳世。他建議年輕人應抽時間研究該巨作,相信將受用一生,成為個人生命中、心靈裡的最好朋友。
他表示《馬太受難曲》難得在台灣首次全本演出,鼓勵信徒踴躍赴會。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