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論/專欄 > 時事天下
危險的手機?
2011年08月29日06時17分 上午 Posted.
作者:廖長仁 取材自歌鄰基督教會網站
經過連日的騷亂,英國市面大致回復平靜,不過有關當局的工作才剛開始。警方忙於辨認和捉拿滋事份子;法庭忙於審理案件;情報部門就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在騷亂發生期間,當局用關閉社交網站和禁止收發手機短訊的手段,去切斷懷疑策劃騷亂份子的通訊是否「正確和可能」。首相卡梅倫甚至表示,限制使用 Twitter 和 Facebook 可能會幫助避免騷亂。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剛過去的騷亂中,有人利用手機短訊煽動人搞事,當中已經有三人因涉嫌利用手機煽動暴力被捕。 其實根據英國的通訊法,在有充分理由證明行動涉及保護公眾利益和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政府已是有權下令英國電信傳播監管機構要求電訊網絡暫停服務。即使個別人士也可以被禁止使用社交網絡。 警方亦有權索取通訊資料,確認從事犯罪活動的人。 情報部門關閉社交網站和禁止收發手機短訊的考慮就有撐有彈。
彈是關注人權人士,指此舉嚴重侵犯言論自由,是當局用來打擊公民自由的藉口。要做也不是不行,但必需經法庭裁決,先由法庭決定哪一個人是在利用社交網站或手機短訊煽動騷亂,警方才可以採取行動。不過問題是騷亂事件不是種植大麻或有組織商業罪案,哪有時間先搜集證據,呈上法庭,等裁決後再由警察按本子辦事?!
至於一面倒撐的聲音就來自海外,《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指:「西方國家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發展中國家,但是現在態度變了。」希望英國政府的舉動會有助東西方在管理互聯網的問題上取得一致的立場。 《環球時報》的背景跟中國政府關係密切,中國政府正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互聯網控制系統,控制的理由是為了維持國家穩。
其實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個人擁有及發放資訊的能力大大提升,足以做成巨大的影響。個人的權利自由,跟群體利益之間的平衡,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例如在上年年尾,黑莓手機的發展商 Research In Motion (RIM) 跟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和黎巴嫩等中東國家發生爭拗,甚至驚動加拿大和美國政府出面協助擺平。爭拗的核心是黑莓手機的訊息保密功能。這類功能在一些相對穩定,以及對個人私隱權極度尊重的地區,絕對是一個優勢,黑莓之所以在加美等市場佔有大哥大的位置,這是其中一個關鍵。
不過在一些相對不穩定的地區,私人訊息保密功能太強勁,就會被當局視為一種威脅,沙特阿拉伯等幾個中東國家就正正針對訊息保密的問題,指太強勁的加密功能,好可能會為恐怖份子帶來方便。
美國國務卿希拉莉當時表示:「安全議題是合理合法的,但自由使用的權利也是合理合法的。」這句說話正正指出了問題所在。從現代西方價值觀來看,大概會比較傾向後者,進而非常質疑所謂「安全議題」和「恐怖份子」的定義。阿蓋達固然是恐怖份子,但異見人士又是不是「恐怖份子」呢?批評政府的政策;為反對黨拉票;嘲笑總理的衣著品味,又是不是涉及地區穩定的「安全議題」?過去兩年北美電影業界流傳著所謂 Twitter Effect 的理論,就是一套電影的票房,會被 Twitter 所左右,事關首映一散場,觀眾一離開座位就會即刻用手機上 Twitter 發表感想,如果很多負面評價的話,下一場的觀眾就會減少,進而週末票房下跌,這又算不算是「經濟恐怖份子」,危安地區的穩定呢?
不過從中東等地區的角度看,安全議題又確是一個極之現實的問題,因為這些地區的確存在恐怖份子,久不久就傳出恐怖襲擊。 連美國國務卿都親口表示:「安全議題是合理合法的」,可見即使美國也意識到安全議題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現實問題。
英國政府今次因為本土的騷亂而引發的思考,最好不要在個人人權自由的大旗幟下輕率定調,而是學習放下既有的框架,在個人權利和公眾利益之間理出一個平衡。說不定英國今次的經驗可以成為其他國家的借鏡。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