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verticalvertical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首頁 > 社論/專欄 > 牧者的話
陳世欽牧師:耶穌—— 扭轉人生際遇的主
改變字體大小 [-] [+]
2012年01月13日08時59分 上午 Posted.

還是在13歲時,詩歌「耶穌一來」震撼了我。歌詞雖簡單,意義卻深遠。尤其最後一句:耶穌一來,萬事都要改變。內容取自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醫治生來瞎眼的人,經作曲家譜成美妙動聽的樂曲。

約翰福音第九章,共有41節經文。從1-12節經文記載了耶穌所行的第六個神蹟——醫治生來瞎眼的人。從上下文來看,需要向前延續第八章有關耶穌講的「我是世界的光」,談到祂本身的屬性,特別是祂的權柄和先存性,引起了當時猶太領袖們的不滿,要用石頭打祂。耶穌離開了聖殿,就進展到第九章所記載的神蹟。約翰通過耶穌醫治生來瞎眼的人,將「世界的光」和當時的百姓、猶太宗教領袖心中的黑暗,做了強烈的對比。

神蹟本身,毋庸置疑。無論是瞎子的父母及其鄰居或法利賽人,都承認他的眼睛確確實實看得見了,承認神蹟的確發生。但是我們知道,舊約聖經從未記載過瞎子得看見的先例,只是預言能讓瞎眼的看見將會是彌賽亞的工作(賽二十九18,三十五5,四十二7)。由此,可以肯定,使徒約翰在寫約翰福音時,就是要透過耶穌醫治生來瞎眼者的神蹟,凸顯彌賽亞的身份,強調祂就是猶太人盼望、等候的彌賽亞。這個神蹟的主題,闡明了耶穌就是基督、上帝的兒子,是人類信心投靠的唯一對象,就是世界的光。


經文藉著耶穌基督、這個瞎子和當時群眾的互動過程,顯示出什麼叫信心,什麼叫不信,什麼是信心的黑暗或者信心的「瞎子」。對這個瞎子而言,耶穌就是那位扭轉人生際遇的主,即本文的主題信息。

經文的解讀,存在一個神學難題,就是第2節:「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這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當我仔細研讀時發現,其實耶穌並沒有回答門徒這個問題。很多解經家頗費周折,嘗試用很多方法解釋這個神學難題。但是我研讀的結果是,耶穌並不要探討這個問題。

非常有意思的是第3節:「耶穌回答,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這是新譯本翻譯(以下經文出處均選自新譯本),配合了原文的文法結構,即but in order that,指出了一個結果。耶穌說,此時此刻,我所關注的是藉這個人將要彰顯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榮耀和上帝的作為。

從這個角度,通過耶穌與這個瞎子的整個互動過程,顯示了三個重要信息:

耶穌的憐憫帶來生機

聖經告訴我們,這個人是瞎子,而且與生俱來。耶穌所行的许多神蹟,只有這個瞎子是生來瞎眼的。可以設想,這個人一生下來就從未見過一棵草、一朵花,從未見過太陽、月亮、星星,也沒有見過一片雲、一滴水,連親生父母長什麼樣也無從知曉。他的世界是黑暗的,在他的心靈深處,只有痛苦、無助、無奈,甚至絕望、悲哀,始終處在這樣一個境地。但第1節經文告訴我們﹕「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生下來就瞎眼的人。」這個「看見」可不是一般的看見。多年來,瞎子周圍有多少人經過他的身旁,卻對他熟視無睹。在他們眼裏看到的只是一個討飯的人。而耶穌的「看見」是刻意並存有目的,因為看到他的處境,更看透他的心境﹕無助、悲傷、絕望,痛苦的掙扎。那麼,耶穌為何有這樣的看見呢?正是出於祂的憐憫、祂的愛。

從另一個角度看,第14節﹕耶穌醫治這個瞎子的時間是安息日。約翰福音第五章提到,當時猶太教領袖已經打算要迫害耶穌。到了第七、八章,猶太人甚至準備殺害耶穌。而耶穌明明知道,如果在安息日做這件事,將會給自己造成非常可怕的後果,甚至威脅生命,祂還是做了。為什麼?同樣是由於耶穌的憐憫、祂的愛。

再回到第6節: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一點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耶穌行過很多神蹟,其中最重要的是彰顯祂的能力。那麼,為何耶穌對這個生來瞎眼的人用這樣的醫治方法?當我用心思索,得到的答案乃是對這個瞎子而言,只能通過兩個途徑感知世界:一是聽覺,一是觸覺。

耶穌「說了這話」是給門徒聽的,更是給瞎子聽的。設身處地想一想,假如你是那個瞎子,突然旁邊一大群人圍住你,然後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你會怎麼想?心裏會不會感到很難過?「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耶穌說的一番話,讓這個瞎子聽見是為了帶給他信心的盼望,接著用泥抹在他的眼上——觸覺讓他切身感受耶穌的愛、耶穌的憐憫。

今天,我們的處境可能像這個瞎子,也许正處在黑暗之中,無助無望,充滿痛苦、悲憤、怒氣、甚至痛苦絕望。可能面臨著各種難處,可能新的一年遭遇失業,可能婚姻出現了紅燈,可能兒女不孝又誤入歧途,可能你的健康正在漸趨衰退……此時此刻,一片漆黑。然而,耶穌看見,祂知道。祂願意介入,扭轉你人生的際遇,用祂的慈愛環抱你。你願意嗎?

耶穌的憐憫必將帶來生機,就如那首詩歌的光景:耶穌一來,撒但權勢就粉碎;耶穌一來,抹去一切眼泪除去幽暗,使痛苦變為甘甜;耶穌一來,萬事都要改變。

耶穌的能力確保改變

這個神蹟很清楚地彰顯了耶穌的能力。並不在於那一團泥,也不在於那口水,更不在於西羅亞池的水,那些都不是能力的來源。神蹟的能力源於耶穌的本身——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

耶穌對這個瞎子說:「你去西羅亞池洗一洗吧。」瞎子是獨自一人去的,耶穌並沒有跟他去。那是一段空間的距離,而耶穌的能力超越了空間的局限。從瞎子的角度來看,耶穌的能力確保改變。

到了第8-9節,非常戲劇化。瞎子的眼睛能夠看見後,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家,使他的鄰舍和從前見過他的人都非常驚訝。這一段經文的解讀非常有意思,這一批人用什麼方式表達感受?「有的說,是他。有的說,不是他,只是像他。」表明了這個瞎子已經改變。從外表看,甚至他的親友、鄰舍,從前常見面的人都差一點認不出他來。耶穌的能力確保改變,這是何等的寶貴。

從第13-34節,這一大段經文很清楚地描述了有關這個瞎子對耶穌基督的能力是如此地執著而毫無懷疑,始終堅持不動搖。雖然周圍的人給他施加壓力,希望他放棄關於那名叫耶穌的人開了他的眼的講述。然而,他堅定相信,耶穌的能力確保自己的改變。為什麼?因為他重見光明,這是確鑿的事實,是他生命中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地方。他已經是煥然一新、全然改變的新人。

整個過程讓我們看到,這個瞎子對耶穌基督的信心。雖然沒有扎實的知識作為基礎,對耶穌並不認識也不了解,但是信心讓他清楚地知道,「有一個叫耶穌的人醫治了我,開了我的眼睛,他做了前人所不能做的事情。」這樣一個經歷帶給他生命的改變。他的信心如此堅定,表明他的執著、專一和持定,任何人或環境都不能動搖他的信心,真是難能可貴。每一次,他重述耶穌怎樣開了自己的眼睛,他的信心就進一步得以增強。這段經文充分說明,這個瞎子深刻地經歷了耶穌的能力帶給他生命的改變。

試問,在你我的生命中,是否也如此肯定耶穌的能力?我們是上帝的兒女,都曾嘗過主恩的滋味。在生活的黑暗裏,在面對人生風暴時,在陷入困苦絕望中,我們經歷過耶穌基督的能力所帶來生命的改變。而改變是每個基督徒的生命特質,不是因為我們付出的努力,而是耶穌的能力。如今,我們是不是仍然天天經歷神,經歷祂的大能?

若是我們的屬靈生命停滯不前,可能有一個黑暗的角落,或者失敗,或者難處,總是疲於掙扎,被纏繞,被捆綁。此時,千萬不要想靠自己掙脫,趕快把生命的主權交在耶穌手中,請祂進入我們的生命,讓祂掌權,以單純的信心說:「主啊!祢是我生命的主。祢的能力確保我生命的更新和改變。」試問,你願意有這樣的信靠嗎?

耶穌的恩典引進豐盛

從第11、17、25和33節得知,耶穌醫治這個瞎子的過程耐人尋味。當我分析經文時,似乎有點納悶。耶穌主動尋找這個瞎子,主動醫治他,而治愈後卻從人群中消失了,讓他單槍匹馬去面對無數的攻擊、責問和考驗,經過一系列磨難後,耶穌才再次出現。

由於這個曾經瞎眼的人堅持耶穌開了他的眼睛,法利賽人怒不可遏,就把他趕出會堂。第35節:「耶穌聽見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的時候。」其中,「遇見」的原文是had found,即耶穌主動去找他。如果把整段經文的前後連起來看,在第25節裏這個瞎子說:「我本來是瞎眼的,現在能看見了。」成了詩歌「奇異恩典」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生命的見證,也不僅是生命經歷的宣告,更重要的是反映整個生命本質的改變。他經歷了耶穌基督極大的恩典,使他從黑暗進入光明,從絕望進入盼望,從痛苦進入歡樂。終於引進豐盛,出現生機。

當法利賽人問這個瞎子:「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什麼人?」答道:「祂是個先知。」(約九17),隨著加深對耶穌認識,又說:「這人若不是從神那裏來的,他就不能作什麼。」(約九33)最後,與耶穌見面時,還明確表態:「主啊,我信」(約九38)。相信耶穌就是基督,上帝的兒子。當我們分析整個過程,看到這就是蒙受恩典,本是不配得的。然而,因著深切的憐憫和無限的愛,耶穌毫無代價地醫治了他。瞎子那匆匆的人生建立了整全的信心,知道耶穌就是神的兒子,就是那位使他從過去看不見到現在看得見,生命全然更新改變的彌賽亞。

在你我的生命中,都需要耶穌的恩典,否則就無法在人世間為祂而活。我們走過的人生旅程,不知跌倒過多少次,甚至幾乎站不起來了,正是靠著耶穌的恩典,靠著基督之愛——祂不只是生命的主,更是最知心的朋友。在我們經歷的每一個人生階梯,祂都用那慈愛的雙手牽引我們;跌倒時,祂扶持;腿發酸時,祂賜剛強;傷心難過時,祂施安慰;無助無望時,祂給應许和盼望,而且耶穌的恩典越來越豐盛。

有一個寓言故事講到,有位主人,每天都會挑著兩個水桶從自己家走到井邊打水,盛滿水後再挑回家,天天如此。之後,一個水桶出現裂縫,邊走邊漏,挑回的水到家只剩下不到一半了。一天,這個有破口的水桶對主人說:「我很羞聭你花了這麼多時間打的水,回到家卻還不到一半,我實在沒有太大的價值。」主人說:「你回頭,看每天走過的那條路。」水桶回頭一看,哇!大片的鮮花盛開。原來,主人知道水桶漏水的方位,便在路邊挖地,撒種花苗。挑水時漏出的水正好澆灌,一點也沒有浪費。

同樣,如今我們的遭遇就像漏水的水桶,似乎毫無價值,耶穌的恩典卻能將這一切變為豐盛。如果你在人生的黑暗中,經歷著痛苦和憂傷,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請記得,耶穌愛你,祂的能力要改變你,賜下的恩典能豐富你,因為耶穌是我們最好、最知心的朋友。

可是,必須明確,我們對耶穌基督的愛、能力和恩典的經歷,都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聖經明言,瞎子見證耶穌所行神蹟的時候,不是高舉他自己,在他整個生命見證的過程中,都是高舉耶穌基督,高舉上帝的榮耀。

所以,基督徒的信仰人生,無論是得恩典、得能力、得上帝的慈悲、得上帝的愛,都不是為了自己。當我們被愛所建立,被能力所剛強,在恩典中成長,都是上帝藉著我們的生命來彰顯祂的榮耀。

讓我們存著一顆謙卑受教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握住祂大能的手,緊跟耶穌的腳蹤,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中,依然散發出基督的馨香;即使在最痛苦的絕望中,依然充滿在基督裏的盼望和能力,因為耶穌是我們最知心的朋友。


******
作者:陳世欽牧師。原任基督使者協會事工總主任,現任世界華人福音中心總幹事。

本文蒙允載自《使者》雜誌2011年11/12期



標籤:   觀看所有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最新新聞
dot 美國「女」槍手闖教會學校釀6死 牧師女兒遭殃
dot 大馬華裔部長推「參觀教堂計劃」被指誘穆斯林改教
dot 英國長者護理危機 基督教院舍促政府投放資金
dot 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退修會:21世紀後福音派的重建
do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修訂《使徒信經》華語版、魯凱族語版
dot 中國各地教會紀念復活節 上海國際禮拜堂恢復禮拜
dot 穆斯林齋戒月30天 前線差會推禱告指南、動畫短片
dot 「踏上中世紀寶藏之路」西敏寺教堂漫步穿越查理斯三世加冕地
 最新專欄
dot 假如有一天黑猩猩問人類:我從哪裡來?
dot 聖經先知時代始於公元前10世紀 作家拆解預言應驗
dot 創世記異於古近東神話?對今天人類的啟示……
dot 解說「聖地」 三大宗教爭相進耶路撒冷城之謎
 最新生活
dot 灣區短宣中心探討斷捨離 陳詩佩:清除情緒毒素7答問
dot 世界詩歌日:失落的語言呼喚人類靈性美善
dot 春分節慶 基督徒紀念耶穌救贖戰勝死亡
dot 領袖錯誤不可避免 猶太人理想主義融合現實踐行領導
  證道
從《懺悔錄》到恩典論:唐崇榮介紹奧古斯丁的貢獻
奧古斯丁為第4世紀神學家,著名的《懺悔錄》記錄了悔改的經歷,對原罪有深徹的體會,其後發展出的神學思想如恩典論、揀選論、信心論,對後世影響深遠。著名華人牧者唐崇榮近日在講壇介紹其神學思想。
檳城全球領袖高峰會即將舉行 運用科學策略提升人際關係
何謂神恩、靈恩?李天鈞析解五旬宗靈性:聖潔與能力並重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漫畫
>
真理蔡園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香港之路如何走?牧者籲聖經價值同建上帝新城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華人福音戒賭會議 蕭如發:屬靈五官助戒賭
 
 
禮賢會香港堂增設週六崇拜
第一屆趙天恩學術研討會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3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