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論/專欄 > 時事天下
平信徒的24/7禱告運動
2012年02月10日11時26分 上午 Posted.
許多教堂只有在星期天開放,平時是沒有會友上教堂的,但這種情形正在改變,一些教堂一天二十四小時開放,一周七天,即24/7開放給會友,讓他們到教堂守望禱告。這些平信徒們排班輪值,保證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教堂禱告。
這個被稱為24/7禱告運動,至少在美國的一千五百間天主教堂中進行,而光在南加州就有二十間左右。 首先發起24/7禱告運動的芭芭拉。馬洛斯是南加州新港灘的天主教徒。她一開始也不敢肯定是否有人會響應,也不敢肯定跟從的人可以堅持下去,連天主教的神父也認為該運動不太可能進行下去。 因此她一開始在呼召願意加入運動的基督徒時,顯得信心不足,但出乎意料之外,信徒們反應熱烈,口頭相傳之下,很快就有了足夠的人數開始24/7的禱告。如今這些起初就加入連鎖禱告的信徒,有85%的堅持下來,與馬洛斯共同禱告,人數多達225人之多。
按馬洛斯的估計,一個教會要開始24/7禱告運動,至少必須有168位自願參加的信徒,同時必須有足夠的平信徒領袖。例如至少必須有七位組長負責每一天的輪值安排,這樣才不至於增加牧師的工作負擔。原因是24/7禱告運動是平信徒所推展的,也是屬於平信徒的運動,因此,仍然必須由平信徒負責運作和維持工作。
馬洛斯首先注意到教會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消極的信徒,因此她試圖動員他們加入24/7禱告運動,結果許多原本不參與教會活動的人,在加入24/7禱告運動後又重返教堂,而且信心也回到了這些人的生活當中。
原因是因為禱告所帶來的改變和經歷, 讓這些信徒再一次確認禱告的真實性和禱告所帶來的大能。有些信徒在長時期的守望禱告中,不斷經歷到上帝的同在,而這一切都成為24/7禱告運動長久不衰,廣受歡迎的根源。
隨著24/7運動在美國的普及,屬靈氣氛必然再一次彌漫在美國社會中。
****** 此文發表於2005年12月11日山行文化網(www.a1126.org)
作者:朱易,現任《國際日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