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 > 神學院校
蘇穎智批評崇基出「摻水傳道」被要求道歉
2013年10月16日03時02分 上午 Posted.
 | »蘇穎智牧師 |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蘇穎智牧師今年6月份在一次講道中提及崇基學院神學院時,指崇基他們取錄不信神的學生讀神學,甚至暗喻在崇基的學制下不信者也能當傳道人云云。一群崇基學生及校友發起聯署聲明,指蘇牧師言論失實,要求道歉。
神學院學生及部份校友於10月3日學生週會上報告事件,並就事件作討論。他們認為蘇牧師的言論有失實欠公允,影響校譽及他們師生校友在教會和信徒中之印象,因而發動聯署,計劃本月底在教內報刊上刊登,望還神學院及其支持宗派一個公道。 這封題為「回應蘇穎智牧師批評崇基學院神學院」的聯署聲明指蘇牧師在講道中有四項失實言論,包括: 第一,指「崇基 」視神學教育為學術研究及大學的學科,以致「不信神」的人可以在「崇基」讀神學,不信者的聲音很大,甚至影響課堂無法講論聖經,令他擔心在學的基督徒可能變成「不信」;
聲明回應:
「崇基」在公立大學中建立,課程與學術水平須符合香港中文大學的要求,但「崇基」亦致力培育學生的靈性修養(靈性修養不限於基督徒)和人格發展,並不將兩者視為非此即彼的對立。「崇基」重視基督教信仰與不同學科及思潮的對話,如實反映基督教置身多元社會的處境。確實會有非信徒選修或旁聽本院科目,課堂上也會就不同觀點作熱烈討論,但這是持不同立場者的對話和溝通。我們未曾聽聞在聖經科的課堂中出現如蘇牧師所言,因為討論導致無法講論聖經。我們不知道蘇牧師所引用之事例之真確性,但我們可斷言這與我們的學習經驗相去甚遠。
第二,蘇牧師將德國與「崇基」的學制相提並論,暗喻「不信」者在「崇基」畢業後便能成為傳道人
聲明回應:
「崇基」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完整的神學及牧職課程,及以基督教研究為主的課程。神學及牧職課程均要求申請者提供由教會負責人撰寫的推薦書,方會考慮取錄。換言之,除非非基督徒得到教會推薦及聘用,否則非基督徒能在修畢有關課程後取得所謂的傳道人資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於以基督教研究為主的課程,主要為裝備在職信徒,但也不排斥有志研究基督教的非信徒入讀,包括在中國內地就讀宗教研究及基督教研究的大學生。事實上,曾有內地同學入讀「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時是非基督徒,卻在修讀期間決志信主,並在教會接受洗禮。畢業後更進一步完成牧職課程,成為教會的傳道人。因此蘇牧師的言論,顯然有違於事實,有負於忠心事主的傳道者。
第三,蘇牧師批評,在基督教圈子中,最大聲支持同志和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的,都是「崇基」的人。
聲明回應:
「崇基」神學生向來秉承神學院的關社傳統,更從不迴避任何富爭議性的議題,致力全面反省信仰的社會責任及教會的社會角色。許多校友和學生,均按自身的領受,學習如何實踐「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的聖經教導。我們確實有校友和同學很關注性小眾的權益和平等待遇,不過,他們的聲音絕不會成為霸權,校友和同學仍然在許多不同的社會議題(包括同性戀議題)上,抱持不一致的立場。我們引以為傲的是:學習在多元中彼此尊重但對話,不以擁有絕對真理自居自恃,這正是我們「崇基」的核心精神價值。
第四,蘇牧師指香港所有神學院,只有「崇基」不是由教會支持成立的。
聲明回應:
「崇基」自創立至今,相繼得到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基督教香港崇真會、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及五旬節聖潔會的支持。這五個宗派均有派代表加入崇基神學院校董會,又推荐他們的會友入讀。因此蘇牧師指「崇基」非由教會支持建立之言,顯然沒有事實根據。再者,「崇基」的校友及同學中,也有不少是非支持宗派的會友。不同宗派傳統的同學一同學習,並認識及尊重自身以外的信仰傳統,進一步領會基督教傳統的豐富與深度,這種既重視教會聯繫,又體現合一精神的神學教育,正是「崇基」神學的特色。
聲明末段指蘇牧師言論失實,並要求得到道歉,「我們尊重蘇穎智牧師的言論自由,但我們認為無論講道有何目的,任何評論都必須建基在事實之上,這是人文生活中最基本的尊重。」
「我們認為蘇牧師在沒有做好基本資料搜集的情況下批評『崇基』,是極不公允的,並且是失實的,損害了『崇基』的校譽。我們深表遺憾,並要求蘇牧師就其失實言論,公開向『崇基』所有校董、教職員、校友、學生及支持者,以及所有支持『崇基』的宗派教會道歉。」
聲明亦附上出事的「屬靈領袖訓練與教會前途」講道錄音(錄音連結按此),讓教內弟兄姊妹評斷。
涉事講道的文字記錄:按此連結
(備註:崇基神學院學生及校友指以上聲明版本並非最後版本。正式聲明以10月27日在《時代論壇》及《基督教週報》刊出的版本為準,敬請留意)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