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社關
香港和平紀念日:牧師述史聖公會見證18日保衛戰
2022年11月14日03時33分 上午 Posted.
 | » 位於中環皇后像廣場的和平紀念碑。(圖:維基百科) | 11月13日為香港和平紀念日,聖公會諸聖座堂周日舉行崇拜, 向戰爭中犧牲的男女致敬,因著他們的捨己我們得享自由和平,鄭守定牧師在講道中細談香港守軍經歷18日慘痛保衛戰時,三件事與聖公會有關的史蹟。 鄭守定牧師引用路21章9至11、22至22節,講述羅馬軍與猶太異軍的戰爭慘況,耶路撒冷在希伯來文是「和平之城」,但在猶太歷史經歷無數戰火。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多圍困耶路撒冷4個月25日,城內斷水斷糧、瘟疫重生、四處屍骸,甚至人食人,超過400萬人死亡、900萬人被賣到埃及和其他地方為奴隸,猶太人從此亡國,羅馬軍放火燒城,將聖殿所有金器銀器、崇拜上帝器皿全部擄掠,猶太人的心靈和宗教都幻滅。 香港保衛戰三件聖公會史蹟 香港最慘痛的戰爭發生在二次大戰時期日本侵華,香港淪陷3年8個月,當中香港守軍經歷18日慘痛保衛戰,三件事與聖公會有關:
(一)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軍經過廣東進攻香港,守衛軍隊來自駐守香港有限的英軍、印度籍的軍人、來港增援的加拿大兵隊、香港義勇軍兵團、香港華人兵團、紅十字隊、未成年的民安隊等。經過一輪激戰守軍節節敗退,一名英軍身負重傷由金鐘跑到聖約翰座堂敲起喪鐘, 提醒全港市民香港很快淪陷,隨後重傷身亡,今天教堂為他建立墓碑。
(二)曾擔任聖保羅書院校長的史伊尹上校(Evan George Stewart),父母是19世紀到福建的傳教士, 當時村民反對燒其屋,傳教士及一對兒女死亡,史伊尹被姊姊救回,他們一家為聖公會教友。
史伊尹在香港保衛戰任義勇軍團長,在黃泥涌與日軍激戰,600日軍死亡受重創,義勇軍在日軍猛烈炮火反攻之下撤退,史伊尹受傷及被囚在深水埗戰俘營;攻讀歷史的他後來撰寫義勇軍保衛戰歷史一書,極具參考價值。史伊尹1910年代任聖保羅書院校長,在校期間腦溢血逝世,享年66歲。
(三)12月25日凌晨,赤柱最後防線被日軍攻破,聖士提反書院本為軍人臨時醫院,日軍攻入醫院將百多名傷兵、護士、老師、學生用軍刀刺死,報復黃泥涌大戰之仇,其中一位被日軍殺害的是赤柱聖士提反書院中文科主任譚長萱老師。
紅花向生還軍人致敬
鄭守定牧師稱,18日保衛戰是一場血腥、慘絕人寰的戰爭,環顧人類不論大小戰爭都是無情邪惡,帶來人的心靈涂炭。「和平紀念主日」是記念小部分仍然生還的軍人,當年15、16歲的民安隊員,今天已90多歲,部分人參與座堂的英語崇拜,教會致送紅花以示尊重,為他們求健康有平安,也為英勇的亡魂求主給他們安息。
最後,鄭牧師以馬拉基書4章1至2節指出,主是大而可畏的,帶來公義和對惡的審判,敬畏上帝的人有公義的太陽照耀他們,相信上帝必除去世上所有的邪惡,給人公義和平安。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