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教會發展
台中眾教會聯合崇拜 清明時節懷思故親
2007年04月03日11時15分 上午 Posted.
 | »會上各教會牧師代表將鮮花置於大型十字架花架中。(圖: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 | 清明節是國人追思故人的重要時節,過去基督教常常被視為洋教,不拿香、不拜祖先,與國人既有習俗背離,為了表達基督教對於慎終追遠的重視與宣導中西合併、莊嚴隆重、適合現代人的清明追思儀式,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與台中市眾基督教會2000人在清明節當天在東海大學舉行大型思親敬祖儀式。
廖昆田牧師以「清明時節的懷思」為題證道,強調人類具有探索永恆實體的本能,聖經傳道書三章11節說︰「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人類的心智因有先天性永生的理念,人類的文化習俗才會有一種普遍性及共同性的宗教信仰、文學、音樂和藝術。 同時,人類的心靈必會從自然界的觀察得到自然的資訊︰「草必為恣B花必凋殘」 以及「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彼得前書1:24)摩西道出人類存在的屬性(attribute)所渴求的心聲︰「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祢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祢是上帝。 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詩篇九十篇1~3節)。從亙古到永遠,祢是上帝(永恆);你使人歸於塵土(暫時),耶穌的一生已把這兩個概念調和得平衡和諧。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人類的活動所以具有意義,就是因為能夠不斷的把對立的經驗組合起來清明節正傳達著「生命與死亡」、「殞滅與復甦」、「炸隞P欣榮」的矛盾對立訊息。 而上述二元對比的音符,不斷的重覆彈奏的訊息,企圖解脫生命存在的深處矛盾。這種矛盾唯有在基督耶穌的訂十字架和祂復活的生命,找到平衡與和諧。掃墓同時也具有教育的意義,提醒後輩子孫孝親、追思,這也是上帝在十誡當中所強調的。
中國人的宗教活動與猶太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宗教信仰的學習均以家庭為基本單位。中國人的清明節令設定在冬至之後的105天。以地理環境而言,北半球的華夏大地正是以萬物甦醒、剛度過寒冬的時候。草木欣欣向榮、花苞待放,象徵著生命的更新與復活。清明墓祭的儀式在提醒我們,個體的生命終有殞落的一天,這個世界是我們寄居的,非我們長居之所。
廖昆田牧師與牧者團隊也以照片追思、獻花、倒水、點燭,四種方式來凸顯基督徒的追思方式,意義分別如下: *追思故人:起立,靜默追思。現場播放故人照片影像、獻花(各教會牧師代表將鮮花置於大型十字架花架中)。 *獻 花:「草必為恣B花必凋殘」以及「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地,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彼得前書1:24)。 *飲水思源:由水壺分送水源至會眾代表,倒水禮表示上帝是萬物的本源,祖先是宗族血脈的傳達者,活人思念先人時,更要飲水思源、敬拜萬物本源的上帝。 *真光點燭:點燭表示做真光的燈,仍在世的後裔子孫,或親人要依靠上帝的引導,點著自己的光,照亮這黑暗的世界。
策盟主席台中思恩堂杜明達牧師說道,為了讓今天的追思更具感受性,策盟特別規劃這次的清明聯合崇拜,眾教會在事前特別邀請弟兄姊妹預先收集要追思的故人照片,現場放映至大螢幕,並寫上故人的出生與安息時間、追思家屬代表等訊息,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以更具體、更讓人感受的方式傳達對已逝親人的追思,當已逝親人的照片投影在大螢幕時,許多弟兄姊妹紛紛頻頻拭瓷A追思之情油然昇起。
據悉崇拜中所示範的四種紀念儀式,都是弟兄姊妹在家就可以進行的簡單方式,鼓勵弟兄姊妹在清明重要的民俗時節可以在家庭聚會中更多的表達基督徒對祖先與故人的懷念與追思。
崇拜中,情天樂團也以《恩愛永不斷》這首曲子特別安慰那些是白髮人送髮人的家庭,相信我們年輕的親人已在天父家中,如今我們要喜樂代替哀傷,有一天我們都要復活,在天上再相會。
資料來源: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供稿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