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人物
前總統布殊文膽格爾森離世 回憶錄揭「911恐襲」
2022年11月18日07時16分 上午 Posted.
 | » 格爾森回憶錄揭露白宮的錯誤評估導致「911恐襲」。(圖: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網絡圖) | 前美國總統布殊撰稿人、福音派專欄作家格爾森(Michael Gerson)周四(17日)去世,享年58歲,生前致力將信仰融入政治,自稱為天使撰寫總統新聞稿,並且在回憶錄揭露白宮的錯誤評估導致「911恐襲」,感到憤怒。 政治演講稿 融入基督教道德價值觀 格爾森2013年被診斷患有胰臟癌,從1999年至2006年為喬治布殊打造以信仰為靈感的政治文稿,將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觀、神學的教義融入政策文宣之內。他認為撰寫演講稿的工作是一項崇高的使命,曾經表示:「今天的工作成為第二天頭條新聞,片刻之間為美國歷史改寫,因此工作是如此神聖為天使而寫。」 格爾森於1964年5月15日出生於新澤西州的一個福音派家庭,父親是一名開發冰淇淋口味的乳製品工程師,母親是一位藝術家;高中時期在一所基督教學校就讀,其後在喬治敦大學學習政治和外交政策,再轉到惠頓學院獲聖經和神學學士學位。
年輕的格爾森被70年代卡特總統啟發,欣賞卡特對基督教信仰的直率而對政治產生了興趣。一次機會因撰寫德蘭修女文章被受賞識進入了華盛頓特區,為政治領袖撰寫演講稿,工作幾年後,在信仰和政治之間做出選擇,認為兩者不必分開,反而可以將神學應用到公共領域。
從1999年至2006年為後來的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工作,格爾森提到特別喜歡喬治布殊的教育和基於信仰的福利改革計劃,還有共和黨倡議的經濟議程、對抗愛滋病的努力。
回憶錄揭「911恐襲」憤慨白宮
格爾森在白宮的工作另一個轉捩點是,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因白宮的錯誤評估導致這場災難,為此感到憤怒。他在2007年出版的回憶錄中直斥「無法在白宮發表任何言論,因為這個問題被籠罩在一片沉默之中。」
「911恐襲」後的日子,格爾森被公眾描述為「他的言論幫助穩定了國家」,《時代雜誌》評他為最有影響力的福音派人士之一。而他仍然留在白宮,轉移關心非洲大陸愛滋病患者,在整個非洲大陸約有4萬人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HIV/AIDS。
他在當地遇上一個 6歲小女孩對愛滋病呈陽性,在瀕臨死亡邊緣接受了美國政府提供的愛滋病緊急救援計劃,最終被醫治,格爾森說:「看到一個非常健康的小女孩,這是一次生動的經歷。」美國政府在當年,以五年計劃為200萬人提供治療。
離開白宮後,格爾森為《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直至去世前一個月,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多寫了生活小品文章,一些最受歡迎的專欄是關於帶孩子上大學和他對家裡的小狗之愛。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