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道風山靈修講座 彭順強澄清《聖方濟各的禱文》並非出自方濟各
2022年12月08日05時30分 上午 Posted.
 | » 方濟各與另一修士祈禱。(圖:freeimages) |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舉辦網上靈修講座系列,聯繫靈修導師彭順強博士在11月18日第五講「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傳統」介紹12世紀方濟會創辦人方濟各,澄清《聖方濟各的禱文》並非出自方濟各;至於其靈修神學是專注基督、經驗基督受苦、照顧被遺棄者、按字面意思接受福音書教導。 《聖方濟各的禱文》非出自方濟各 彭順強介紹方濟會緣起的時代背景,11、12世紀 退隱曠野的修士避世缺乏承擔,方濟會創辦人亞西西的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 1181至1226) 回應控訴拆毀修道院圍牆,走進人群服侍被遺棄的人,作為一種道成肉身的救世行動,在中世紀他被視為第二位基督。 在教會流傳《聖方濟各的禱文》:「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從1936年開始被教會誤認為是方濟各的作品,彭順強澄清這篇禱文來自20世紀,方濟各生於十二世紀沒可能來自這位聖人。
方濟各生於義大利的亞西西市(Assis), 父親是富有的商人,方濟各受過良好教育,是一個活力充沛、慷慨受歡迎的年輕人,幫助父親紡織工作直至20歲被召入軍隊,戰爭期間被擄走,然後被贖回。
人生轉捩點在1204年在回到戰場途中蒙召,回到亞西西放棄過往放縱的生活,過著自省的生活,1205年前往羅馬朝聖途中與一名乞丐交換衣服,用做了一天行乞的體驗。
方濟各靈修神學:專注基督 照顧被遺棄者
其後,方濟各在聖大馬教堂(San Damian)祈禱的時候,基督名令他重建荒廢了的教堂 ,他就賣屋、賣掉父親部分的紡織品幫助社會被遺棄的人,因此激怒了父親大家脫離關系。
1205年至1208年之間,方濟各照顧在居比奧的痳瘋病人,1208年方濟各在教堂敬拜時 讀到馬太福音10章7至19節:耶穌差派門徒傳道,認為這是神對他的呼召,於是立刻穿上以繩索束腰的長黑衣執行主的使命。
他後來收了十二門徒寫了一本《基本守則》源於福音書,1209年交給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教皇官式地批準方濟會成立。方濟繼續履行基督使命回到亞西西途中,停留在利奧多圖差派門徒兩人一組出外傳道,這些人自稱「小托缽」即是小弟兄的意思,並得到貧窮者和被壓者的認同,方濟會就迅速發展下去。
1217年方濟修會按省分成立多個分會,每分會由神職人員管理,門徒就去到埃及聖地,甚至跟米勒瓦迦米皇分享福音。
1221年方濟各寫了新的守則 《第一規條》(Regula Primo)指出,托缽修士必須跟隨主耶穌的教訓和榜樣,學習馴服、貞潔、不能擁有任何物業,後來成為《後期規條》(Later Rule)。
1224年方濟各退隱到窩拿山(Mount La Verna) 過著獨處和祈禱的生活直至與世長辭,離世前謙卑教導跟隨者要事奉主:「弟兄們,讓我們開始事奉主我們的神,因為直至現在,我們只是有少許或甚至是沒有進步。」(First Life of Francis 103)
按傳統的說法,方濟各在1224年9月得到基督身上五處釘限,而重要文件《約》(Testament)和《太陽頌》(Canticle of the Sun)也在這時期完成, 方濟各共寫了28卷作品、口述7卷作品以上。
方濟各的靈修神學包涵學效基督降服和忍耐專注在基督身上:渴望經驗到基督的受苦,並且視基督如配偶般重要;還包含道成肉身的屬靈意義照顧被遺棄的人、按字面意思接受福音書的教導。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